武汉大学5项成果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奖

09.01.2015  21:04

    新华网武汉1月9日电(俞俭 吴江龙)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9日在北京举行,武汉大学5项成果获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由李德仁、刘经南和龚健雅三位院士牵头的“武汉大学对地观测与导航技术创新团队”荣获国家创新团队奖,这也是此奖项设立以来,第2个获奖的高等院校。

    据介绍,武汉大学GPS施闯教授牵头的“广域实时精密定位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电气工程学院唐炬教授牵头的“气体绝缘装备特高频局部放电监测关键技术及其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另有2项参与的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分别是化学与分子学院的冯钰锜教授参与的“痕量分析用试剂纯化及检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和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潘励教授参与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更新技术体系与工程应用”项目。

    曾获1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的武汉大学对地观测与导航技术创新团队,在李德仁、刘经南、龚健雅三位院士带领下,依托1989年成立的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1998年成立的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聚集和培养了大批人才,形成了“开放包容、锐意进取、团结协作、追求卓越”的团队文化,是本领域国际最具影响的团队之一。团队长期聚焦学科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取得了一批国际领先的成果:将资源三号测图卫星精度提高到10米以内,北斗定轨精度提高到2-3厘米,雷达遥感地表形变监测精度提高到毫米级;研制了支撑天地图的虚拟地球系统;率先提出了3S集成理论。此团队曾经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1项及“全球领袖奖”。团队牵头组建的“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获得2014年度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认定。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空间信息系统研究室主任朱欣焰谈到,团队20多年的积累,核心层几位院士很有眼光,在学科发展上认准未来十几年主导方向,聚焦学科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特别重视人才培养,为年轻人创造科研成长环境,团队人才辈出,形成梯队;团队开放包容,囊括了10多种专业人才,数学、环境、计算机、电子、制图、测量等,真正形成了一个对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都有重大贡献的科研创新团队。

    武汉大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支持团队建设,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武大设置研究为主、教学为主、研究和教学并重的三种人才类型,重点支持团队引进高层次人才,建设专职科研队伍;在财力投入支持方面,完善校、院两级财务制度,集中武大有限财力向团队倾斜,并支持、鼓励团队积极争取政府、企业等社会资金投入;在基础建设保障方面,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优先支持团队的配套工程建设,在科学实验平台搭建、大型仪器设备采购等方面给予团队资金和政策扶持。同时,以“2011计划”实施为契机,武大以协同创新中心模式重点支持该团队建设,建立了科技、人事、研究生院、财务、设备等职能部门的联动机制,为团队建设发展保驾护航。

    国家创新团队奖是从2012年开始设立的国家科技奖项,每年只评选3个创新团队,要求团队建设水平高、创新能力强、学术影响和社会贡献突出、能够持续发展和为社会服务。从设立创新团队奖以来,共计9个团队获此殊荣,武大是继清华大学之后第2个获得此奖项的高等院校。(完)

(责任编辑 余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