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多举措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新华网武汉10月10日电(记者熊金超、陈俊)基层干部不关心群众冷暖、基层组织软弱无力、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能力不强……针对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群众反映的一些突出问题,武汉积极探索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常态化机制,取得成效。
为了密切联系群众,把组织植根到群众之中,武汉大力推进组织进“门栋”,按照300-500户的标准,配备网格员,建立网格党支部,实现小区全面覆盖;整合部门组织资源,按照“人随事走、费随事转”原则,对政府职能部门派驻社区的公安、卫生、社保等工作人员,实行街道社区统一选聘、统一管理;明确职责和任务,强化考评和问责,引导党员干部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矛盾和问题最多的地方去,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
为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武汉市共整合资金30多亿元,打造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服务网”,将党群服务、矛盾调处等30余种功能,全部整合进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目前,武汉在社区(村)普遍建立“民生服务站”,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馈网格内民生问题。同时构建“15分钟便民服务圈”,鼓励企业为居民提供平价、优质的日常生活服务,支持邮政、金融等单位在社区(村)设点服务,结对帮扶孤寡(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
为广泛动员群众,把群众凝聚在党组织周围,武汉市坚持“组织靠群众、群众靠发动、发动靠活动”,最大限度调动群众的参与热情;坚持居民的事居民管、居民办、居民说了算,全面推广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评、民事民决的“四民工作法”。武汉还开通“书记直通车”,要求每位区级党员领导干部、街道(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至少联系一名社区(村)党组织书记,随时可以反映问题,督促问题解决。
武汉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最后一公里”表面看是距离,实质反映的是隔阂,武汉将进一步强化投入保障和考评激励,严格责任体系和追究制度,进一步探索建立主动发现问题、有效解决问题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需要,着力建立健全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常态化机制。
(责任编辑:连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