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圈新三年行动计划 重点实施双十二工程

18.06.2016  12:34

  14日,省发改委印发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三年行动方案(2016-2018年),提出重点实施十二项示范工程和十二项试点工程。

  十二项示范工程为:武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示范工程、临空经济示范工程、中法武汉生态城示范工程、大梁子湖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工程、新区建设示范工程、循环经济示范工程、智慧城市示范工程、绿色建筑示范工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示范工程、区域一体化示范工程、“两型”细胞创建示范工程。

  十二项试点工程为:科技金融改革创新、海绵城市、“多规合一”、城际公交、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城乡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生态补偿、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防治、碳排放权交易、城际铁路沿线新城建设。

  省发改委介绍,通过示范工程和试点工程的实施,力争到2018年,支撑“两型”社会建设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体制机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

  未来三年,串一个更美丽的“

  ——解读武汉城市圈新的三年行动方案

  湖北日报讯 记者 廖志慧

  炎炎夏日,自驾到咸宁隐水洞消暑;龙虾季,约上好友到潜江享受饕餮大餐;坐城铁半小时往返武汉黄石变成常态。对于武汉城市圈居民来说,“同城生活”已不陌生。

  武汉城市圈新的三年行动方案中,绿色理念更为突出,一体化也有了更清晰的蓝图。

  绿心跃动:

  居民将有碳积分账户

  碳排放权交易,无疑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最突出的亮点之一。

  截至今年5月底,湖北碳市场累计配额成交量1.79亿吨,成交总额42.78亿元,总成交量和成交总额都占全国碳市场八成左右份额,成为全国首个“亿吨俱乐部”成员。

  今后三年,老百姓将更直观地感受到碳交易的魅力。

  十二项试点工程中提出,试点推行居民碳积分账户制度。比如说,骑自行车积累公里数,就能兑换碳积分。根据碳积分的数量,居民可兑换公交卡、节能产品等绿色商品。“这项工作正在准备,最快明年推行。”省发改委人士介绍,目前还有很多前期工作需要准备,包括在现有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上加装计数器等。

  一下暴雨就渍水,这一“看海”景象也将逐步得到改观。

  海绵城市试点工程提出,鼓励单位、社区和居民家庭安装雨水收集装置。逐步减少城市硬覆盖面积,推广透水建材铺装,大力建设雨水花园、储水池塘、湿地公园、下沉式绿地等,不断提高城市雨水就地蓄积、渗透比例。

  一体加速:

  交通旅游产业再有新突破

  武汉城市圈获批以来,圈内城市交通、通信、产业等一体化进程颇受关注。

  2015年,武汉城市圈共完成公路、水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430亿元。武汉到八市、以及圈域相邻两市之间的1小时交通圈基本建成。

  产业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圈内跨区域的“园外园”共建合作已达20家。

  市场一体化方面,市场主体冠名已基本实现同城化,圈域内异地冠武汉市行政区划名称的企业超过1000户。

  新的三年,武汉城市圈将继续加快一体化步伐。在交通、通信、金融服务、社会事业、商务、旅游等方面将有新突破。

  城际公交将开通新线路。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支持仙桃-天门、武昌-鄂州葛店、黄石-浠水散花等城际客运线路平稳运行,逐步开通新的城际公交线路。

  全面推行城市圈旅游“一卡通”。今后三年,将重点推进城市圈旅游云数据中心、旅游行业运行监管平台、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产业一体化方面,将支持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园外园”模式,与周边城市开展区域合作,形成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