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铁城市“15分钟生活圈”将让幸福指数爆棚

22.01.2017  18:03

  “武汉成为地铁城市后,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昨天,晨报关于“打造世界一流的地铁城市”的报道引起广大市民关注,不少网友留言,憧憬地铁城市的美好生活图景。也有很多市民希望专业人士给予解读。

  接受晨报记者采访,规划专家刘奇志用一句通俗的话做了描述:在地铁城市生活,不管是工作、购物、聚会、休闲,人们任何生活需求 ,出门15分钟都能到达目的地。居住在这样的城市,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打造15分钟基本生活圈

  节约出行时间和次数

  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教授级高级规划师刘奇志说,在这样一座城市生活,周末,你乘地铁+步行,15分钟的路程内,就有合适的场所可和朋友聚会吃饭,购物、看演出,或是带孩子出去玩。老人出门15分钟可去菜场买菜,去社区活动;孩子上学15分钟内就可到学校;爱购一族15分钟内就可去商圈血拼;文艺青年15分钟内就能找到咖啡馆或美术馆。

  他介绍,以地铁为核心形成的“15分钟基本生活圈”并非随着地铁线网的建设而自然形成,需要超前规划和设计。需要结合“地铁+物业”完善设施配套,将公益性设施+公共空间+经营性设施在车站周边地区及其综合体内进行复合建设,以站点为核心进行商务、商业、文化、服务、教育、养老等各项设施集中、紧凑的综合布局。

  规划设计中,要特别注意安排与居民日程生活密切的商业服务网点,包括便利店、日用百货、蔬果市场、教育服务等,帮助居民就近完成社会活动,提高生活便利性,节约出行时间和出行次数,从源头上减少不必要的非通勤出行。

  他说,谈到地铁城市,要廓清一种认识误区:绝不仅指有地铁的城市,只有地铁与城市功能融合发展的城市,才称得上是“地铁城市”。

  “地铁城市不是建地铁,而是建城市。”判断一座城市是不是地铁城市,有三大特征:一是以地铁作为骨架支撑多中心的城市结构;二是市民依托地铁走廊和枢纽建设集聚居住和就业;三是以地铁站点为核心,进行商业、商务、文化、交通等复合功能的地上、地下一体化紧凑开发。

  让城市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

  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主任工程师彭阳介绍,现在武汉地铁分流的主要是原来乘坐公交车的人群,武汉成为“地铁城市”后,将引导更多的有车族改乘地铁。围绕地铁站点打造慢行交通,让市民可以舒适地步行或骑行到达地铁站、目的地,打造低碳绿色的出行方式。

  与乘坐地铁相比,市民开私家车上班不一定速度快,但是感觉“舒适”。今后,城市的慢行系统建成后,从家门口到附近的地铁站,再从下车的地铁站点去往上班地,沿途的道路、空间都可以舒适地穿行,骑行有绿道、步行有步道,沿途会有绿地、街心公园等,出行的通畅、便捷、舒适性均优于小汽车,到那个时候,更多的有车族会主动选择乘地铁的方式出行。

  低碳方式不仅体现在市民绿色出行,地铁要达到真正的“低碳”,其实际“运量”要与规划匹配。彭阳介绍,低碳地建设地铁城市,要将地铁沿线的土地、空间与地铁的“运量”协调发展,支撑地铁的合理化运营。

  比如研究分析地铁的运量,客流特征,优化沿线地块的功能,不足“运量”的区域,利用周边的存量地块,可以补充产业调整人流量;利用高峰系数测算,让地铁的每段里程都有一定的稳定客流,让地铁建设达到真正的“低碳”。据悉,目前截至2049年规划的地铁线网,国土规划部门每条线都进行用地、客流及沿线建筑等深入研究。

  新城区站点地区则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功能完善,以保证城市生态环境和宜居效应。在新城地铁小镇的打造中,充分利用良好的自然环境,以优美的生态环境、便利的公共交通吸引人居住、就业,打造都市乡村,使城市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

  “地铁产业链”,增加就业岗位

  两位规划专家还介绍了地铁城市的经济意义:地铁的最大功能之一就是集聚人口,并带动周边地区人口就业。

  地铁城市在规划时,主城区地铁站点地区追求“三高”,即高层商务办公、高端商业、高效率的设施配套。加大地铁沿线人口和就业的集聚,形成用地与地铁契合的发展模式。在沿线及站点周边用地开发中,促进商业、商务及公共服务用地集聚,增加就业岗位。

  到2020年,武汉地铁运营里程可达400公里;到2023年,地铁运营里程将达800公里。这些线路的建设和运营都需要大量人员。

  “地铁建设、运营本身也可形成产业链,”彭阳说,比如地铁运营管理、车辆、机电、通号各个专业都需要大量人才。

  地铁能促进社会公平

  华中科技大学交通科运输工程系主任、交通工程研究所所长邹志云则谈到地铁城市建设的社会学意义。他说,地铁提高了公共交通的竞争力,能促进公交分担率的提升,减少道路交通流量,促进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地铁能促进社会公平,人人都能使用地铁出行,不受经济状况和身体条件的限制,能保障公民的基本出行权。地铁能优化城市结构,带动地块开发,促进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记者陶常宁 龚萍)

    相关报道

“建设世界一流地铁城市”持续引热议

市民感叹:地铁提升衣食住行品质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今日开幕。连日来,武汉晨报推出征集活动,请市民畅聊武汉发展蓝图。此前市委市政府领导调研时提出的“建设世界一流地铁城市”目标引发市民和网友热议和留言,他们纷纷表达对武汉地铁未来的期盼和热爱之情,期待武汉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地铁城市。

    期盼地铁城市惠及每位市民

    资深地铁专家段先生对于武汉建设世界一流地铁城市充满期待。他希望,随着地铁线网的发展,未来在武汉地铁与铁路、机场等城际交通方式之间,有点对点的高速专列地铁来衔接,比如从光谷到机场修建直达地铁,中间无需停靠,实现高速快捷。

    在市党代会代表、胜飞科技总经理陈雅胜看来,地铁是无障碍的公共交通,也是现代都市的标配,作为一名生活在地铁沿线的武汉青年,他深切地感受到地铁给市民出行带来的便捷。“地铁连接到哪里,就会改变和提升沿线居民衣食住行的效率和品质,从而奠定城市发展的格局!

    网友赵先生认为,地铁的快速发展,是大武汉快速崛起,迈向新征程的重要标志,他期盼着武汉在未来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地铁城市,让地铁的便捷、舒适惠及每位武汉市民。

    地铁必将助城市发展提档升级

    许奎是江岸区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也是本次党代会代表,他对世界一流地铁城市的建设满怀期待。

    许奎说他经常搭乘地铁上班、办事。他认为地铁不仅仅是一种出行方式,更是城市文明发展的象征。地铁加快了经济发展的速度,拉近了武汉三镇的距离,缓解了城市道路的拥堵,减少了碳排放,提供了更多的商机,是惠民工程、战略工程,五年后,地铁的建设必将为我市发展提档升级锦上添花。

    刘聪是市天然气公司百步亭现代城营业厅窗口一线员工,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即将参加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刘聪说,她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地铁,地铁彻底改变了她的出行方式。刘聪家住六渡桥,以前上班只能骑着自己的小电驴,安全系数不高,现在坐地铁就能安全抵达。以前逛街仅仅只是在家附近,现在可以坐上地铁直奔武昌、汉阳。以前外出办事都要费劲查找线路,现在只需几分钟看看地铁如何换乘就行了。希望地铁更本土化、特色化和多元化,利用地下空间,打造独特的地铁格局,展现“武汉地铁文化”。

    市党代表夏敏伶非常关注地铁小镇的建设,黄家湖地铁小镇是武汉市启动的第一个地铁小镇,未来地铁8号线和17号线在此交会。这样的小镇不但交通便捷,而且临湖而建,再加上时尚科学的空间设计,必定非常宜居。夏敏伶对地铁小镇充满期待,“人少、车少,空气好,交通也便利,希望这样幽静的低碳小镇能早点建成!”(记者谢冰林 彭学武 舒翔宇 龚齐飞 贾雪梅 通讯员唐时杰 苏守明)

(责任编辑: 肖进安)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武汉晨报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