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发布
昨日,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2015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匹配“万亿倍增”战略及经济增长预期, 《计划》提出,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将达1.12万亿元,预期增长幅度10%。与经济增长预期匹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
《计划》充分反映稳增长要求,预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总量突破8000亿元;还将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稳定器作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期增长13%。
这是我市第三年连续向社会发布当年度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各项指标保持较快增势,并在同类城市中居于领先地位。
解 读
高新技术产业增速最快
数据: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3%
高占比的研发投入有助保持城市竞争力,作为诞生国内第一家科技孵化器的城市,武汉一直将科技作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剂”,目前正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计划达到8000亿元,同比增幅18.5%,增速远高于全部工业增速。
《计划》提出,201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较上年增长0.1%。
“0.1%的增长不是一个小数字,同比增幅超过15%,乘以当年的GDP级数,今年要比去年多投入43亿元。”市发改委负责人解释。
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今年我市将以培育和发展市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为突破口,开展技术经纪人培训,新培育技术经纪机构、市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各10家。
战略性新兴产业迎来春天
数据:2015年引导基金资金累计筹集规模76.5亿元
《计划》提出,2015年引导基金支持力度加强,参股投资项目个数达到92项,引导基金累计筹集规模将达到76.5亿元。
2013年,武汉制订《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设立方案》,其后相继出台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实施办法等政策,变以往财政无偿补贴为资本引导。引导基金设立近2年,截至目前,市级财政设立的三支引导基金用7.22亿元吸引社会资本42.78亿元,规模放大近6倍,97个项目受益。而今年从规模和数量上,都有望超过前期。武汉战略性新兴产业迎来资本春天。
据悉,新兴产业引导基金主要投向光电子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高技术服务业、生物技术与新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文化创意、现代农业等产业。
《计划》还提出,重点在金融软件信息、新兴服务业等重点领域每年选拔培养50名高端人才,选拔标准侧重本地人才、本土企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以“互联网+”驱动发展深度融合
服务业升级
数据:服务业增加值5500亿元
去年,服务业增加值实际完成额超过预期。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创业企业首次进入业务指标排名前十;华中首条民间金融街建成开街,东湖高新区着力推进科技金融和资本特区建设;电商交易额近三年来,每年迈上一个千亿元台阶。
市发改委负责人表示,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创新驱动逐步成为服务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新经济发展形势下,服务业将保持“同步发展、量质齐升”的态势,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今年服务业将继续增长,《计划》提出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在5500亿元。今年上半年,还计划启动实施武汉市“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作为新常态下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服务业升级计划。研发、创意设计、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等新业态的发展政策意见也将于年内出台。
加快工业企业转型升级
工业倍增
数据: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5万亿元
“经过4年工业倍增计划的积累,今年我市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将陆续投产达产,发展动力足。”市发改委负责人解读《计划》时表示,尽管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适逢国家实施长江中游城市群、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内需拉动战略四重机遇叠加,2015年将更加注重工业发展规模总量和质量效益双跨越,打造工业倍增升级版。
《计划》提出,全部工业总产值达到1.35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协调推进100个工业重大项目建设,确保50亿元以上项目开工5个,10-50亿元项目开工、投产各10个,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260家。
为进一步实现节能减排、促进技术创新,我市将持续实施“千企升级”计划,实施300项技术改造项目,全年完成技术改造投资700亿元。
用让城市静下来的理念保持建设力度
城建攻坚
数据:城建攻坚计划投资1750.57亿元
2015年既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城建攻坚的关键之年,按照“投资规模不减、建设力度不变”的总要求,《计划》安排城建投资1750亿元,较上年增长16.7%,再创新高。以城建攻坚提升城市价值。
让城市静下来,路网通了,绿道多了,市民停车更方便。
《计划》提出,今年将建成绿道228公里,不仅中心城区环湖路都要改造成为环湖绿岛,新城区的山水特色绿道也在建设当中,力争比“五年规划”提前一年完成880公里绿岛建设任务。
今年还是停车场建设的“推进年”,将以区为主体引进社会投资,每个中心城区建设停车场泊位5000-10000个。路网建设以区为主,打通一批断头路,力争每个中心城区消除4至5个堵点。
在5个重点项目中,《计划》还提到,3号线一期工程年底建成试运营;续建6号线一期、7号线一期、8号线一期、机场线、2号线南延线、21号线、27号线;开工建设1号线泾河延伸线;推进24号线前期工作。
建设美丽江城剑指空气污染
环境保护
数据:PM10和PM2.5年均浓度下降率分别为15%和13%
今年,我市煤炭能源消费预期出现负增长,增幅-1.9%。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分别计划较2013年下降15%和13%。
在市民特别关心的环境安全领域,《计划》将相关工作细化为10个具体指标并明确责任要求,确保全年计划目标完成。
市发改委透露,武汉大气主要污染物是PM2.5,其次是PM10。PM2.5的污染源中,24%左右来自工业生产,20%左右来自汽车排放,16%左右来自煤炭燃烧。本年度改善空气质量行动计划就将重点放至治理空气污染。
《计划》提出,2015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为3.6%,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3.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今年,还将完善生活垃圾处理项目监管体系,建立远程实时监控系统,在全市8座生活垃圾处理场(厂)和17个区,对约655辆进场(厂)生活垃圾运输车辆的智能化监管。
居民收入目标与经济增长同步
民生保障
数据: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50张
“当前市民对就业、收入、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高度关注,今年的计划积极回应了大家的关切”,市发改委负责人表示,今年将深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范围机制,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计划》提出,城镇新增就业1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并始终推进“创业带动就业”。
武汉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超过130万人,《计划》提出2015年每千名老人拥有50张养老床位,较国家标准高出66%。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数今年也将大幅增加,达到8万张。另外,4所中小学建设工程已被列入今年的重点项目,8家医院年内开工。
33项改革工作计划计入“改革台账”
深化改革
数据:制定关于“互联网+”行动计划的相关实施意见。制定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行动计划。试点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在武汉市列出的33项改革工作计划中,直接体现中央改革要求和具有武汉特色的改革内容对半分。
“这些改革要点,均已计入‘改革台帐’,并逐一细化制定具体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纳入相关各单位的全年绩效考核,一件一件抓落实”,市发改委负责人介绍。
《计划》提出,将努力形成更为浓厚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实施办法也将在今年出台。产业准入和监管制度也将在今年发生变化,以形成有利于转型升级、鼓励创新的产业政策导向。
这位负责人表示,各项重大工作的推动都要靠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有助于筑牢“钢筋骨架”,能让武汉发展得更坚实。
对话市发改委主任吴清
让千万市民了解家里大小事
问:今年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连续发布的第三年,为何坚持向市民发布?
答:《计划》是按照国家、省市的要求,对经济形势的判断,改革举措的反映,包括经济、社会、环保、城建、居民收入等多项内容,事关武汉千万市民切身利益。
今年已是《计划》发布的第三年,这么做,是要让市民了解今年政府要做什么、目标如何,以及如何实现。信息公开,既是公布,也是监督,有利于全市上下形成发展共识,朝一个方向努力完成目标。从过去两年的《计划》实施结果来看,我认为面向社会公众发布是有利于目标达成的。
问:从公布的各项重点指标来看,您认为2015年《计划》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答:新常态。2015年是我市“万亿倍增”战略的开局之年,起步之年,但今年以来,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稳增长被摆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新常态体现在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发展动力转换。
速度换挡意味在保持稳定GDP增速的同时,要注重生产总值的可持续增长。产业结构优化的同时,兼顾就业及生态环保,通过提升GDP中的服务业占比,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在发展动力转换方面,民营经济是地区经济活力所在,激发民营经济活力、鼓励创业、建立新的商业模式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计划》在内容上比上年增加了两个方面;在指标上,突出增加了社会民生、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指标,高度重视民生福祉。
问:今年各项重点指标的增速普遍高于全国其他同类城市,能否实现?
答:大家注意到,我们今年的计划充分反映了稳增长的要求,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预期增幅均与上年预期持平,略高于同类城市。
预期很高,我们希望增强大家发展信心,全力以赴实现“万亿倍增”目标。
另外,《计划》明确各项指标及重点工作的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加强监测调度,做好协调服务,年底实行综合评估,确保全年计划目标圆满完成。
撰文/张隽玮 别俐蓉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