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动车组开放企业冠名 8节车厢包年300万
(长江日报 记者韩玮 实习生程桢琳)今年6月,中国铁路总公司对动车组冠名权“开闸”,列车冠名热潮袭来。记者昨获悉,武汉铁路局动车组冠名方案细则已出炉,开放武汉局管内“G”、“D”和“C”字头动车组列车以及普速列车冠名权。
2010年开始,铁路列车上就开始出现广告,有头枕巾、展板、桌贴“老三样”。武汉铁路局中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动车组冠名形式在原来基础上,又新增了列车广播、车厢内LED滚动屏、车门贴及行李架贴4种。此外,对普速列车亦开放冠名权,可在车身外及列车号牌下方贴上企业LOGO,其他冠名形式和动车基本相同。
对于收费标准,负责人表示,将以8节车厢(一个车底)作为计价单位,冠名时间从1个月到1年不等。以一列武广高铁8节车厢为例,若企业将7种媒体形式全包,一个月所需费用约40万元,一年费用300万元左右。若企业只选择一种媒体形式,一个月则20万至30万元不等。
武汉铁路局中力文化传播公司透露,蒙牛、周黑鸭等企业已在洽谈,“最快本月底下月初,就能看到企业冠名的武汉动车组。”
对于市场前景,中力文化传播公司负责人说,目前,武汉到全国的“米”字形高铁网络已经形成,因动车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音频、视频集中“轰炸”的效果可想而知,尤其对于以旅客、游客为目标人群的企业来说,在动车上冠名投放广告,市场潜力巨大。他算了一笔账:8节车厢一天一个来回满座至少1200人,跑一年就是43万人。目前,企业比较受青睐的是京广线和沪汉蓉线,“在京广线上跑一年,将有庞大的客户群受到企业广告的冲击。”
现状>>>
动车冠名在
全国“遍地开花”
从上世纪90年代的特快列车冠名到今年的动车冠名,全国呈现“遍地开花”之势。昨日,记者致电今年铁总“开闸”后的首个冠名企业——江西绿滋肴,企业表示目前市场反应不错,还准备再冠名几列车。
铁道部改制为铁路总公司后,今年6月,铁路总公司正式下文开放动车组冠名权。目前,全国各铁路局“遍地开花”,南昌、太原、济南、北京、成都、兰州等铁路局均已有高铁、动车组、普速列车被冠名。
江西绿滋肴公司成为动车冠名权开放后首个冠名的企业,该企业品牌部负责人昨日表示,公司是做土特产及旅游购物产品,目标人群包括列车旅客和游客,此次买断了部分动车一年的冠名权,随后的市场反响比较好,目前还准备冠名北京、广州的动车组,扩大影响力。
目前,被冠名的动车越来越多,如北京至张家口有“大好河山张家口号”、北京西至衡水有“衡水湖号”、成都铁路局有“丰都号”、兰州铁路局有“敦煌号”品牌旅游列车。
背景>>>
高负债下“铁老大”积极增收
铁路人士表示,列车冠名权,以前是集中在原铁道部管理,此次高铁和动车冠名权交给了地方铁路局。
有专家表示,该举措是铁路部门深化改革、加快走向市场化的一项重大举措。身负2万亿高负债压力的“铁老大”正积极寻求各种渠道还债增收,营销意识不断增强,客货运改革加快推进。在货运改革方面,今年举措频出,如积极开辟高铁快件、电商班列、中欧班列等新的增长点,不断拓展“白货”市场,使今年前7月货运收入率实现较大幅度提高。而客运改革方面,放开动车组冠名权无疑是一个积极探索。
记者发现,对于企业冠名动车组,市民网友褒贬不一。部分网友称“只要票价能便宜一点,冠名什么无所谓。”更多网友提出,冠名的列车更应在服务上下工夫,具备特色,让旅客可以感受到和其他列车的不同。这样,既让旅客有个难忘旅途,又提高了企业的品牌价值。网友“mandalay”建议,冠名企业可在列车上给乘客发放自己生产的小礼品等。还有网友表示,一旦开放企业冠名权,希望“名字”不要太雷人。
商业冠名权已放开20多年
1992年,铁道部即出台《铁路站车广告管理办法》,1995年就发文放开全路旅客列车商业冠名权及广告载体使用权。1992年,青岛开往北京的25/26次特快列车被命名为“琴岛海尔号”,开创我国列车广告先河。
随后的一年,徐州至哈尔滨169/170次、171/172次列车冠名为“古井号”,成为我国大陆首次完全以企业名字命名的旅客列车。此后,列车广告出现空白,直到1997年,杭州至无锡的双层旅游列车由杭州西子集团以“西子”冠名。但那时成功的商业冠名案例较少。
近几年,也时有列车冠名。比如,2010年北京往返南通的Z51/52次软卧列车,冠名为“南通开发区”号;2012年,四川安岳县宣布将K1363/4次列车命名为“中国柠檬之都号”。
(记者韩玮 实习生程桢琳)
责编:朱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