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公布食品抽检情况 豆制品不合格率居“榜首”

14.05.2015  13:26

  深受武汉市民喜爱的豆制品,在3—4月份的食品抽检中“中枪”了——问题检出率高达26.7%,高居抽检食品不合格率的榜首。

  昨从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获悉,在该局公布的武汉市2015年3—4月份食品监督抽样检测情况中,除了豆制品,米粉、面和饮用水的问题检出率,也分别达到了14.4%和9.26%。

   此次抽检提高了“靶向性

  武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罗彬介绍,此次抽检以问题为导向,提高了“靶向性”,专门针对食品生产、流通、餐饮各环节重点品种、重点区域的食品随机抽样,比如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小加工作坊等,并对可能存在的影响食品安全的危害因素也进行了检验。

  “本次这3类食品的问题检出率,并不代表武汉市食品安全的整体水平。”罗彬透露,实际上,3—4月武汉市共完成各类食品监督抽检2142批次,抽查食品类别共有食用植物油、米面食品、肉制品、豆制品、糕点、酱腌菜、乳制品、婴幼儿辅助食品等22大类,总体抽检问题的检出率为4.43%。

  其中,粮食类(大米、小麦粉、杂粮)、植物油、肉制品、酱腌菜、水产品、酒、饼干、茶叶类、糖果及可可制品、蜂蜜、罐头、乳制品、其他(含婴幼儿辅食、方便食品)等13类食品抽检全部合格。

   3类“问题”食品都检出了什么

  该局食品生产监管处负责人张涛介绍,在两个月的时间内,武汉集中抽检各类豆制品86批次,依据相关标准进行了苯甲酸、二氧化硫残留量、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其中在23批次样品中检测发现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超标。

  为什么豆制品的问题检出率如此高?李东林说,因为豆制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并且水分含量高,在夏季潮湿闷热的环境中适合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如果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生产环境卫生条件差,生产过程不遵守操作规程,运输储藏环节不封闭不冷藏,极易导致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超标。

  同样,抽检人员在食品生产环节和餐饮环节抽检米粉、面条264批次,在31批次样品中检测发现大肠菌群超标,在10批次样品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腊样芽孢杆菌。

  “造成米粉微生物污染的可能原因,是生产加工过程中环境、设备器具、操作人员卫生条件较差等;运输、贮存环节控制不当。

  饮用水的问题检出率,也高于武汉的总体检出率。在对武汉33家制水企业抽检饮用水55批次后,其中5批次样品检测发现游离氯和菌落总数超标。

  所谓游离氯,是指水经加氯消毒,接触一定时间后,残留在水中的氯。余氯的作用是保证持续杀菌,也可防止水受到再污染。

  专家分析,造成饮用水中游离氯不合格的可能原因有:消毒后没有将其中的氯有效除去,也可能是在对水桶、设备进行清洗时使用的消杀剂残留引起。大桶水菌落总数超标可能原因有:部分企业存在管理不严、包装容器和设备设施等清洗消毒不符合规定,生产条件不达标等。

   到有冷藏设备的超市采购

  针对3—4月的抽检情况,该局昨天对市民作出了安全提醒,建议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选择获证的副食商店、超市卖场,选择有QS标志的食品。

  在购买豆制品等保质期较短的食品时应注意,最好到有冷藏保鲜设备的商店和超市,尽量选择预包装食品,相比散装食品,预包装食品能更有效的防止污染,携带也方便。选购时要查看袋装豆制品是否标签齐全,少量购买,及时食用,最好放在冰箱里保存。记者邵澜 通讯员马志芳 制表霍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