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光谷生物城体制创新年产收入跃居全国第三

15.10.2014  21:32

武汉东湖高新生物城负责人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陈涛 摄

    新华网武汉10月15日电(记者方政军 徐海波 陈俊)武汉东湖高新开发区新近传来喜人消息,光谷生物城创立仅六年,年产业收入突破600亿元,年均增长40%,在全国跃居前三。作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专家认为它在行政管理改革、科技体制创新以及对外开放等方面经验值得推广复制,有望带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生物产业的发展,代表我国同国际生物产业同行竞争。

     构建产业链条营造企业集群效应

    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管理办公室总工程师冯立介绍,当前,世界生物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成为各国占据新一轮科技产业的制高点。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袭来,湖北省为化“”为“”,谋求经济健康转型,遂决定建设光谷生物城,瞄准“千亿产业、国家实力”。短短六年时间,光谷生物城紧扣最新产业趋势,奠定六大产业方向,规划五大园区,将一个“微产业”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产业。

    作为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光谷生物城一开始就定位“中部地区重要的生物产业研发、制造和出口基地”。湖北省和武汉市领导李鸿忠、王国生、张昌尔,阮成发、郭生练、唐良智等同志多次走访调研,在规划时期,生物城就着眼于打造全产业链,企业不出“”便可享有上下游服务。企业研发成本高,可在“”内共享实验室;需要稀缺产品耗材,“”内就能买到;制成后,组团拓宽海内外市场,产品不愁销路。

    经过详细的调查和论证,省生物产业发展暨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张昌尔等同志发现,依托生物技术可以延伸出许多相关产业,其中,生物医药、生物农业、医疗器械、生物能源、生物服务及生物信息等是世界各国竞争最为激烈的方面,也是被公认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方向。于是,六大产业被确定下来,沿着完整科学的生物产业链有条不紊地推进。

    “经过五年多的发展,证明这一条生产链条的布局是科学的,已经形成了集群效应。” 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闫忠宁说,这一产业框架还有利于创新资源的整合,形成产业合力,吸引企业主动流入。

    与六大产业相对应,光谷生物城打造了生物创新园、生物医药园、生物农业园、医疗器械园、医学健康园等“五大园区”。改革简单的上下级行政管理体制,发挥国有资本平台的作用,成立不同的国有园区运营公司,实行统一规划、错位经营,分别负责园区的建设、招商和服务运营工作。

    “五大园区分工后,我们就更能集中精力做好自己擅长的事了。”负责生物农业园的武汉高农生物农业园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培良说,园里的服务区、育种区、饲料区、农药区、制品区交相辉映,共同组成一个立体的“生态农业圈”。

    此外,专业园区企业化管理,生物办用人实行全员聘用制,园区公司和生物办招商人员交叉兼职,重点招商世界500强和国内上市公司、行业100强,不搞低层次竞争,不与省内争资源。

    据预测,未来几年内,光谷生物城几大园区将实现生物产业总收入过2000亿元,干细胞、基因检测、医学影像、生物育种等方面位居国际领先水平,跻身世界一流的生物产业园区,将代表中国实力同全球生物巨头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