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亮出市政基础设施“家底”:三大水厂受污染威胁
楚天金报讯 本报记者解鸿震 实习生刘毓琳
日前,武汉市国土规划局发布了被誉为市政基础设施“蓝皮书”的《2014武汉市市政基础设施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囊括了2013年度水、电、气等九大公共专项设施的发展状况和服务水平,并提出近期及未来一段时间,将加快改造旧城区、旧厂房、旧村落和棚户区,推进长江大道沿线、汉正街、二七片、古田片、白沙洲片等区域成片开发。同时明确报告,目前武汉三大水厂的取水口面临污染威胁,应及时消除饮用水安全隐患。
看差距
水电气人均用量达不到先进城市均值
《报告》所反映的市政基础设施,是除道路、轨道及静态交通设施之外的涉及城市建设用地控制的城市公用事业工程设施,包括给水、电力、燃气、通信邮政、污水处理、环境卫生、雨水排涝、消防、防洪等九个专项设施。武汉水资源丰富,但供水能力在全国并不占优势,人均供电和供气量也与国内先进城市存有差距。
记者从《报告》中所列举的“2013年供水、供电、供气人均指标对比表”中看到,从“人均城市供水能力(升/日)”来看,武汉的数据为467,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南京,这一数据分别为 150、465、544、634和774;武汉为平均值的0.91倍。
在“人均社会用电量(千瓦时)”方面,武汉以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南京分别为:4278、4318、5841、5498、6866和5211。武汉仅为先进城市平均值的0.77倍;而在“人均天然气用气量(立方米)”方面,这六大城市中,北京最高,为452;武汉最低,为137,仅是几大城市平均值的0.38倍。
武汉市规划部门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水、电、气的消费量跟基础设施供应能力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其中,武汉市供水能力已基本完成城市经济发展阶段,将向资源集约化利用阶段发展。而受供给普及率和消费水平方面的影响,供电、供气能力还处在城市经济发展阶段,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仍有明显差距。
记者看到,《报告》明确了市政基础设施近期重点发展方向是推进垃圾收运、污水管网、雨水防灾及城市消防站建设。同时还将加快旧城区、旧厂房、旧村落和棚户区改造,推进长江大道沿线、汉正街、二七片、谌家矶、古田片、龟北片、蛇山北片、白沙洲片等区域成片开发。
看问题
江南3个水厂受污染威胁
在供水方面,由于城市用水量增长需求较大,新区建设对供水需求增加,因此供水基础设施的主要任务是扩建水厂供水规模,并建设新区供水管网。《报告》中指出,2013年,武昌地区供水能力有所提高。其中,白沙洲水厂、港东水厂扩建,武昌地区新增供水能力15万吨/日;白沙洲水厂供水能力由70万吨/日提升到80万吨/日,港东水厂由55万吨/日提高到60万吨/日。武汉市现有水厂57座,包括主城区10座水厂和新城区47座水厂,总供水能力达到476.88万吨/日,较上年增长2.1%。
据武汉规划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武汉市饮用水源安全隐患整治进展缓慢,存在突出问题较多。主要问题是:陈家山闸和汤逊湖泵站对下游白沙洲水厂取水口水质污染问题;武昌造船厂水上车间对下游平湖门水厂取水口水质污染隐患问题;倒口湖污水泵站位于下游青山港东水厂取水口保护区内,存在饮用水安全隐患问题。近期应结合主城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五年行动计划,消除饮用水源安全隐患。
5家污水处理厂超负荷运行
2013年底,武汉市已建成运行的污水处理厂共有23座,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30.25万吨/日。城市污水管网不断完善,污水处理厂运行效率进一步提升。主城区污水处理厂平均进水浓度由2012年159毫克/升,提升到2013年188毫克/升,增幅18.3%。这反映城市污水管网进一步完善,雨污分流程度有所提升。
规划专家建议,下一步,污水管网建设应重点投向黄家湖、落步嘴和阳逻三座污水处理厂,提升污水管网覆盖水平和雨污分流水平。同时,重点升级改造黄浦路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处理标准。
另外,还需提高服务新城区的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目前,沙湖、汉西、前川、蔡甸和汤逊湖5家污水处理厂平均负荷率超过95%,呈超负荷运行状况,近期需要扩容升级或实施污水分流工程。
5座垃圾焚烧厂需达新国标
2013年6月,日处理规模1000吨的星火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投产,使武汉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处理能力由2012年5500吨/日提高到2013年6500吨/日。
2013年6月底,主城区最后一座简易垃圾场——北洋桥垃圾填埋场正式关闭,标志着城市生活垃圾全部纳入无害化垃圾处理,全市已形成以垃圾焚烧为主、垃圾填埋为辅较为完善的无害化垃圾处理系统,无害化处理能力达到11100吨/日。
2013年底,陈家冲垃圾综合预处理厂一期工程建成投产,标志着武汉市生活垃圾处理在环保型资源化利用方面迈出第一步。该项目处理规模500吨/日,主要通过垃圾生物干化预处理后,把筛分出来的无机物细料作为水泥原料,易燃有机物粗料作为水泥生产补充燃料,是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的重要体现。
未来一段时间,垃圾处理将借鉴上海、杭州经验,启动花园式垃圾转运站建设,推行小区和单位垃圾收集房配套改造工程,构建垃圾分类、环保收运服务体系。
同时,依据新国标——《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5—2014),需对现有汉口垃圾焚烧厂等五座垃圾焚烧厂烟尘污染物排放进行检测,提出污染物减量排放改造计划,至2015年底达到新国标要求。
15个顽固渍水点需消除
2013年7月,规模为55立方米/秒的罗家路泵站二期投入运行。该项目建成运行后,可极大地提升罗家港、沙湖港的抽排能力,有望消灭武昌徐东等地区的部分老渍点。
目前,武汉市仍有15个顽固渍水点,需要在今后陆续消除。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