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也该成为人才流入地
近日,继阿里巴巴、百度等知名互联网巨头公司来汉校招外,嘀嘀出行紧随其后,数百学生前来竞争几十个程序员岗位,场面十分火爆。只不过与网络巨头招聘的如火如荼相比,武汉本土企业对IT人才的招揽就有点力不从心,在汉招人难不说,甚至要折返到北京、杭州来物色人才。
有猎头人士的分析,对于移动客户端开发来说,技术人才主要集聚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武汉本土APP开发行业尚处于初步阶段,行业环境、薪资水平、企业理念等软硬件环境仍有待提高。
实际上,武汉本土企业为IT技术人才提供的薪金待遇并不少,结合武汉的生活成本,薪金水平其实并不是主要因素,本土公司又赴京杭吸纳人才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行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是不是阻力呢?事实上,在阿里巴巴成长之前,杭州也不能说算互联网发达城市。甚至可以说,除了资源禀赋,没有一个城市天然就属于哪个行业,每个城市的特色行业也都是从不成熟开始。所以问题恐怕不在行业所处发展阶段,而是城市氛围有没有吸引到足够多的人才放弃其他选择,扎根于此创业。
互联网巨头纷纷来武汉校招,说明了武汉有着相当大的人才优势。活跃于互联网业的不少元老人物,其武汉高校教育背景也纷纷印证了这一点。但同时,他们也是城市人才流出的一个例子。
人才出自武汉,是武汉高校教育水平的体现,而至少在武汉生活四年的学子们选择在其他城市继续下一阶段的生活,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建立他们与城市的联系,让在这里成长,也在这里生活,甚至奉献。
我们看到,在人才流入流出的过程中,高校是一个重要的纽带,学生的情感、知识、生命体验大多来自于高校,另一方面来说,学生们看到的城市,也是透过高校的。怎么打开这扇门,建立他们与城市的直接联系,累积关于人生、关于梦想的体验和记忆,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他们对未来的选择。
如何留住人才、鼓励创业,武汉想了很多办法,也出台了不少扶持性政策,有效果,但不能说任务尽达。从报道来看,本土企业求才若渴,能不能协助它们与高校对接,让年轻学子更早的与这些年轻的创新公司一起研讨、一同奔跑,这种方式未必是真正意义高投入高回报的产学研结合,但激情与梦想碰触的火花,可能是最好的吸引人才的方式。(莫梓芫)
(见习编辑 金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