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东湖高新区催生诸多“千万富翁”教授
中新社武汉7月22日电 (记者 徐金波)一项技术成果催生湖北高端无人机产业、一项技术专利转让使得中国脑科学研究走在世界前列、一项成果市场化解决当前最清洁燃料氢能技术瓶颈……在中国第二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东湖高新区,技术改变生活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近日,“华科一号”、“华科二号”两架白色无人机,在武汉东湖高新区未来科技城诞生。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李仁府团队的重大航空航天成果,作价2750万元人民币入股,被上市公司华伍股份推向产业化。
根据协议,李仁府与华中科技大学产业集团,分别持有新组建的华伍航空15.45%和9.55%股份。此举不仅催生了又一个“千万富翁”教授,填补了湖北高端无人机产业的空白,更是创下武汉高校技术成果转化的最高作价纪录。
其实,李仁府及其团队并非武汉高校技术成果转化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13年底,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骆清铭领衔的绘制“大脑地图”专利包,作为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内首个公开挂牌交易的科研成果,在武汉光谷联交所与武汉沃亿生物公司以1000万元成交,实现标底国内金额最大、个人及团队分配比例最高两项“中国之最”。
对于这项使得中国一举抢占脑科学研究战略制高点的专利技术成果转化,骆清铭坦言其过程并不轻松。他说,“高校科研成果都是国有资产,转让规定多,审计严格,教师做成果转化冒着很大风险。”最终武汉市出台的“黄金十条”,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并鼓起勇气。
武汉东湖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夏亚明介绍,中国高新技术开发区已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创业尤其是科技型创业,风险非常大,与体制机制状况、整体发展环境等密不可分。大多数高新区初创时的第一批创业者目前已寥寥无几,仅有少数成长为行业领军企业。
武汉东湖高新区是中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始终注重与高校的衔接互动。特别是被列为中国第二个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后,高新区管委会借鉴美国“硅谷”创新发展模式,推出“黄金十条”、“青桐计划”、工业技术研究院等系列鼓励性措施,赢得了高校、研发团队、企业、资本等方面的积极响应,纷纷出台相应配套政策,由此催生了一批“千万富翁”教授。
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胡立山指出,通过体制、机制和平台的不断创新,如今的东湖高新区创新创业活力迸发,每个工作日新增市场主体50多家,大批有梦想、有才华、有技术的科研人员和青年学生投身创业热潮。未来高新区将打造“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创业中心”,实现“美国有硅谷,中国有光谷”愿景。(完)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