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三环内最后一家化工厂搬迁 集体外迁历时7年
楚天金报讯 (记者耿丽娟 通讯员杨丽、马巍)昨日,硚口区工农路10号,武汉有机实业公司正式停产,工人们开始拆卸设备。60多年来,这里第一次烟囱不再冒蒸汽,机器不再轰鸣,空气中也闻不到刺鼻的化学品气味。这是武汉工业发展史上值得记住的日子,武汉市三环内的127家化工企业全部完成停产、搬迁,至此三环之内再无化工企业。
在昨日的搬迁现场,公司四周拉起了警戒线,消防车、危化救援车等严阵以待。10多米高的大型反应罐被一块块切割、吊装、运走,吊车马达的轰鸣声、乙炔切割的嘶嘶声、金属罐体的撞击声,牵动着现场每个人复杂的情感。
与有机实业老工厂一起画上句号的,是历时7年的武汉市化工企业集体外迁。武汉化工企业大多布局于上世纪中叶,时过境迁,当年的远郊如今已成闹市,企业发展空间受限,环境、安全也让周边居民不满。2008年,武汉市委、市政府决定,三环以内化工企业全部搬迁,并在青山规划了70多平方公里的化工新区。120多家化工企业一部分迁入化工新区,一部分关停,还有一部分迁至仙桃、黄冈、潜江等地。
外迁老厂的土地被政府收储后“腾笼换鸟”,发展时尚创意、电商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如武汉铜材厂旧址,3168平方米厂房已变成民族工业博物馆。
硚口区政府负责人介绍,古田地区已有新兴服务业龙头企业10家,引入了瑞典宜家、新加坡凯德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和海尔等华中总部,正在集中建设大型公园和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昔日的老化工区,将变身宜居宜业之城”。
专家说法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吴先明认为,传统制造企业从闹市区迁出虽然困难重重,但却蕴含无限生机。企业的搬迁,降低了运营成本,扩大了生产规模,发挥了土地资源价值,更新了技术设备。尤为重要的是,可以从新的起点融入产业集群,从集群效应中增强竞争力。“搬迁也能搬出竞争力!”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楚天金报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