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了"官方语言" 武大制定首个地理信息国际标准

23.02.2016  11:31

  一百个国家,有一百种对地球的解读。从卫星上看地球同一片区域,每个国家的地理信息部门有各自的“语言体系”,她们对地理信息数据的描述,并不兼容。现在有了“官方语言”,昨日,长江日报记者从武汉大学获悉,它的主导制定者来自中国,武汉大学年初发布首个地理信息国际标准。

  上月15日,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发布全球首个地理信息国际标准。昨日,长江日报记者联系上这项国际标准的项目负责人武大龚健雅院士。

  他介绍,由中国主导编制的首个国际标准《地理信息影像与格网数据的内容模型及编码规则》之第一部分“内容模型”(ISO 19163-1),界定了描述影像和格网数据必要组成部分的内容模型,并定义了将数据内容映射到数据编码格式需要遵循的基本编码规则,“说简单点,每个国家对卫星传导回来的地理信息数据,都有自己的一套描述方式,‘各说各话’成为国际合作的最大阻碍,我们以往和其他国家合作做科研时,要用他们的数据,还得‘翻译’成我国科研人员能看得懂的语言,他们也是同样如此”。

  据了解,我国月球探测器“嫦娥”系列和对地观测卫星“高分一号”、“高分二号”传回的公开数据,各国解读不同,在技术合作时就出现过无法互认的情况,这就好比苹果和其他智能手机的接口无法兼容。现在制定了国际标准,大家话语体系统一,这对未来国际天地合作意义深远,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迫切需要全球地理空间信息的支撑”。

  龚健雅分析,掌握相关技术主动权,还有产业优势,国内的数字地图产品,要卖到国外去,数据运用要按人家的来,现在有了中国主导的国际标准,这就叫“话语权”。

  2012年,由中国正式向国际提出该项国际标准项目提案,龚健雅院士牵头主导,美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学者参与。2015年6月,在英国召开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地理信息技术委员会(ISO TC211)第40次全体会议上,34个成员国一致表决通过。

  去年10月,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官方网站一口气发布了武大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何克清教授团队主持研制的4项国际标准。国际标准通常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的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2013年时,武汉就已研制出15项国际标准,武汉邮科院、长飞、武钢、武汉大学都是主力军。(记者李佳)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