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献血8万余毫升 武大这位教授迎来第200次献血
11月15日上午,潘迎春与过去十余年来一样,走进了熟悉的武汉血液中心。可是今天又格外不同,因为她成为了武汉第37位献血次数超过200次的无偿献血者。一群因献血结识的热血好友也纷纷专程赶来,用齐齐挽臂献血为潘迎春庆祝这一特殊的日子。
累计献血8万余毫升 疫情期间也坚持献血
“潘老师,您来啦!”看到潘迎春如约而至,武汉血液中心成分献血科副主任林卉笑着迎上前去,正如相熟多年的好友。
潘迎春是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她和无偿献血的缘分,开始于2004年8月4日,那天她第一次走上中南商业大楼献血车,献出了一份全血。16年来,她已经成功捐献3次全血,197次成分血,累计84900毫升。
潘迎春在献血(张智拍摄)“无偿献血是非常安全和科学的,作为一名老师,我选择相信科学。”尽管教学工作繁忙,可每到间隔期就来献血,已经成为了潘迎春生活的一部分。“血液中心的医生护士们大部分都献血,她们是一支非常有爱和温暖的队伍,每次献血对我来说,都是对心灵的一次净化!”
疫情期间,潘迎春也从未间断献血:“问都不用问,封城期间武汉临床用血肯定紧张。”疫情期间,她先后5次前往武汉血液中心江南分中心献血。
单臂献出“双份爱”
常说着“献血没什么大不了”的潘迎春,事实上,每一次献血对她来说都并非“举手之劳”。
无偿成分献血一般是捐献血小板,捐献过程分为采集、分离、还输三个部分,大多数献血者是一个手臂采集,另一个手臂还输,整个过程通常需要60分钟到90分钟。但是因为潘迎春只有左臂的血管符合采血的条件,所以每次她只能用一只手臂采血和还血,再加上她每次都会选择捐献双份即2个治疗量的血小板,所以每次献血过程常常接近3个小时。
潘迎春在献血(张智拍摄)“而且潘老师血管较细,两三个小时的献血过程中,为了让献血顺利,她必须要保持手臂纹丝不动。”武汉血液中心成分献血科业务督导陈涵薇不禁感叹,“潘老师每一次献血,都让我们充满感动。”
“现在仪器越来越先进,我献血的时间已经缩短到2个小时,时间一下就过去了。”潘迎春笑着说道,每次左臂献血,她就用右手通过手机和同事、学生沟通,献完血后又匆匆回校上课,或者赶去参加学术会议。
热血火种,正在不断传递
“我们智慧与美貌并存的潘老师马上200次献血,想陪她一起的请在群里接龙!”早在一周前,“秦义无偿成分献血感召队”的微信群里,早早就开始了“热血接龙”,一下子就有10位献血者报名。
潘迎春和志愿者们合影(张智拍摄)“秦义无偿成分献血感召队”是献血者秦义发起成立的,里面有一群通过献血认识的热血伙伴,不仅自己献血,还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感召更多人加入到爱心队伍中来,潘迎春正是其中一员。
在历史公共选修课上,潘迎春会在结课时抽出十分钟,为学生展示她的几十本献血证,身体力行地为同学们科普无偿献血的知识。“我已有不少学生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有时候献血的时候,还会碰到自己的学生。”潘迎春很欣慰。
11月15日,“秦义无偿成分献血感召队”一共10位成员献血成功,捐献了共计15个治疗量的血小板。(图/张智 文/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