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隧 完美融入两岸生态景观

28.12.2014  12:36

(长江日报记者 张晟 韩玮)

13日晚,一位骑行爱好者驶过即将通车的鹦鹉洲长江大桥。记者郭良朔摄

本版制图/职文胜

13日下午,一市民从车中伸手拍摄即将通车的鹦鹉洲长江大桥。记者郭良朔摄

昨日,记者走访鹦鹉洲长江大桥、地铁4号线二期相关设计和建设单位获悉,在这两项同时跨越长江的工程中,始终优先考虑如何保护长江沿线生态和景观,在钢筋、混凝土的组合中,采取了不少鲜为人知的保护性措施,让这一桥一隧与武汉山水相依相契。

主塔降高,扮靓两岸天际线

身披国际橘外衣的鹦鹉洲大桥,好似美国金门大桥般跨越天堑。更重要的是,它的漂亮还来自于与周边生态景观和谐共生。

中铁大桥局总经理胡汉舟认为,作为城市桥梁,不仅需满足通行功能,还应考虑城市美化功能。鹦鹉洲大桥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与周边景观的协调,扮靓市民眼中的长江两岸天际线。

以塔高为例,如果采取一跨过江,桥塔会超过200米,就与一旁的长江大桥高度不协调,也破坏了人们站在桥上远望龟山电视塔、黄鹤楼的景观视线;设计为三塔四跨,主塔高度得以降低。

主墩设在潜洲上,保护鱼类栖息地

为了保留武汉两岸稀缺的江滩资源,鹦鹉洲大桥主跨两端各加长了200米的边跨,桥墩丝毫未侵占江滩公园。

中铁大桥院副总工程师万田保介绍,设计之初就做过环境影响评价,未在江中密集设墩,保护了鱼类栖息地,仅在水中的潜洲上设置塔墩,并通过类似围堰的设计,加强水流动力,进一步改善通航条件。选取塔墩位置时,还考虑到船只习惯性的航迹线,更好地满足通航需求。

4号线地铁隧道也是从江底7米处穿过,隧道没有和江水直接“碰面”,保持了长江江底水域生态原状。

三大举措降低震动,保护地面设施

同样连接大江南北的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沿线有古琴台、工程营旧址等文物保护单位,汉阳、武昌旧城风貌区、首义片历史地段,还有紫阳公园、琴台绿化广场和滨江绿地,更有2棵樟树和雪松等古树名木。

如何降低列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震动,最大程度减轻对地面建筑、树木等的影响,摆在建设者面前。武汉地铁集团相关专家说,他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减少震动,从试跑阶段来看,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车辆选型中,除考虑车辆的动力和机械性能外,还重点考虑了其振动防护措施及振动指标,最后中选的地铁列车具有噪声、振动值低、结构优良的特点。另外,在工程设计上采用特殊无缝钢轨,对预防振动污染具有积极作用。”武汉地铁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在4号线二期投入运营后,技术人员将加强对轮轨的维护和保养,定期打磨钢轨,对小半径曲线段涂油防护,以保证其良好的运行状态,减少附加振动。

规划

桥文化公园将现身汉阳江滩

(记者 韩玮 通讯员 洪芬)昨日记者获悉,为彰显武汉“建桥之都”的实力,我市正在鹦鹉洲长江大桥汉阳桥头的江滩内,规划建设一个桥文化主题公园,目前方案正在制定中。

按照初步方案,汉阳江滩内将建一面3米高、120米长的浮雕景观墙,武汉及国内外的60座著名大桥,按比例缩小后采用石材、钢材等混合材质雕刻其上,并附相应简介。其中,除武汉目前已建成的8座长江大桥外,还包括南京长江大桥、杭州湾长江大桥等。美国金门大桥、日本明石海峡大桥等世界名桥也在其列。

中铁大桥院副总工程师万田保透露,除桥群景观墙之外,还将把鹦鹉洲长江大桥的关键结构,如主缆、锚定等做成缩微模型展出。另外,主题公园内还有便民、娱乐设施,以及桥主题的雕塑。万田保说,“鹦鹉洲长江大桥通车后,武汉江面上已崛起8座长江大桥,应该留一块地儿向市民科普桥梁相关知识。市民可在桥面上欣赏鹦鹉洲大桥,再通过电梯直达江滩,观赏桥文化公园。

中铁大桥院景观设计相关负责人介绍,修建桥文化主题公园,不仅仅是展示武汉的大桥,更重要的是展示由武汉设计、建设的大桥。“武汉被称为‘建桥之都’,从桥梁设计、施工、装备制造、安全检测等已形成一条龙完备产业链,预计年产值过千亿元,尤其在桥梁设计和建设方面,居于世界领先水平。60年来,武汉的建桥军团已在国内外建造了2000多座桥梁,数量和规模位居世界之冠。

据悉,桥文化主题公园由武汉城投集团负责建设,湖北美术学院担任总设计,中铁大桥院提供相关技术和资料支持。资料显示,目前,国内的桥文化公园并不多见,武汉桥文化主题公园一旦建成,将与鹦鹉洲长江大桥“打包”,成为武汉的一处新景观,吸引外地游客观光。

2001年武汉军山大桥跨越长江

2004年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开通运营

2007年武汉阳逻长江大桥凌空飞架

2008年武汉长江隧道试通车

2009年世界最大的公铁两用桥——天兴洲长江大桥通车

2010年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开通试运营

2011年二七长江大桥建成,连接汉口、青山

2012月武汉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开通试运营

2013年武汉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开通试运营

今日

鹦鹉洲长江大桥通车

武汉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试运营

责编:邓宛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