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乡“小水官”
桥乡“小水官”
——京山县水务局孙桥水务管理站站长史可祥小记
(郭李 唐仁珍 李三 )他脑海里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年少时,家乡遭洪水肆虐后一片狼藉以及和长辈们在农田里捡石头、修田埂的场面。他那时天真地想,要是年年都是风调雨顺该多好啊!1984年,本是学文科的他却阴差阳错地走上了基层水务工作的岗位,并且一干就是31年。31年来,他始终抱以对党负责的使命感,始终坚守“坦诚做人,真诚为民”的信条,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用勤劳和智慧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信任。
他就是京山县水务局孙桥水务管理站站长兼水务党支书、中共京山县第十三届党代会党代表、政协京山县第九届政协委员——史可祥。
身先士卒 当好“小水官”
“职务虽小,但责任重大。我们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粮食安全生产!”工作中,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
2006年,国家“民办公助”小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项目落户孙桥,他精心设计,认真施工,项目区当年粮食增产30万公斤。工程设计、项目建设得到省水利厅、财政厅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小农水”民办公助”会议上作了典型经验介绍。
2007年夏季,暴雨狂虐孙桥,全镇34座小型水库频频告急。他奔赴各地指导抢险工作,有时是白天黑夜的连轴转。在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所有水利工程均都化险为夷。镇上的领导看见他瘦弱的身体不停地奔波在水库抢险工地,感慨道:“要是我们的干部都像史站长那样,群众哪还有意见,什么事还办不成!”
2013年3月,全镇有22座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同时施工,他几乎每天都在工地上来回巡查。有一次,他发现施工中有偷工减料的情况,马上要求返工。任施工方好话说尽,甚至连“只要您放过我们,我们是知道好歹的”话都说出来了,可他仍不为所动。前后返工三次,直到合乎要求才算完工。
在他的努力下,目前,全镇32座小型水库已有31座完成了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了3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硬化渠道300多公里,扩挖改造塘堰2000多口,为素有“桥米之乡”美誉的粮食生产大镇—孙桥镇的粮食安全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顾了大家,却难顾小家。2013年5月,他妻子不幸因大腿骨折在县人民医院住院46天。46天里,他只为妻子办理住院手续请了一天假。其它时候全是他的妹妹、弟媳、姨姐等亲属轮流陪护。连正常的双休等节假日,他都奔波在工地上。他知道:作为项目法人代表的他,全镇22个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更需要他。儿子每次回来,想与父亲一起吃餐饭,他总是诺声连连,但每次都不能兑现。对此,他常常是把深深的愧疚只能放在心头。
殚精竭虑 为党和政府建真言
“时时刻刻都想着党和群众的利益,自己办不了的事就建议党和政府做。”史可祥并不是一个善言辞的人,然而说起全镇的38座小型水库、5870多口塘堰、900多公里的灌溉渠道、200多处大小泵站、210多公里大大小小的河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水利工程时,他确如数家珍般的可向你一谈半天。并总是在掌握第一手资料后,及时向党和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
近些年,国家加大了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当史可祥看到了重建轻管的现状后,一份“建立健全小农水工程管护机制,确保农业增产增效”的提案交到了县政协,县政协迅速将其提案转为重点提案,2013年度被县政府列为年度“十大实事”。随后,小农水工程管护体制改革在全县迅速展开,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2014年11月,省财政厅和省水利厅联合行文,将京山县纳入到了全省5个省级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县之一。
由于连续干旱,孙桥集镇1万余人的生活饮水受到严重威胁。史可祥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深入实地调研踏勘后,他及时向孙桥镇政府提送了书面建议。2013年,镇政府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筹资30余万元资金,在姬家河水库建立了一处临时应急供水工程,让1万余人的生活饮水危机转危为安。
担任站长15年来,史可祥发表论文和调研文章20余篇。为了适应工作,他在已取得行政管理专业大专学历的基础上,通过自修,又获得了水利工程专业的大专文凭,并于2013年通过全国统考取得了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11年,他被荆门市委、市政府评为“荆门市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曾先后10余次被中共京山县委、孙桥镇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0多次被县、镇及业务主管局评为先进工作者,2014年“七一”期间,53岁的史可祥又被中共京山县委授予“全县好干部”荣誉称号。他所在的孙桥水务管理站连续多年被京山县水务局、孙桥镇政府评为年度工作“先进单位”,2015年2月,被荆门市水务局授予全市水务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