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推荐的书,你读了吗?

23.04.2015  11:51

学生记者:叶子

又到了世界读书日,今年你读书多吗?在你的个人读书榜上,哪些书值得打五星?接下来你最想读什么书?不妨来看看大学校长们的荐书单。

去年世界读书日,《人民日报》刊登了14位大学校长的推荐书目,倡导大学生多读书。其中李晓红校长推荐了两本书:一本是冯友兰先生所著的《中国哲学简史》,另一本是两位美国学者撰写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尽管李校长是工科出身,但他认为,这些书对当下大学生提升人文素养和哲学思维,不无裨益。

一年下来,这些书你读了吗?今年,校长们又荐书了!接下来,你想和这些书都“”吗?

 

红哥”请放心,我们读了

近日,图书馆一项粗略统计发现,在“知名大学校长荐书”书展推出前后半年内,校长推荐书单上的18本图书,平均借阅次数增幅达200%以上,有几本图书增幅甚至高达400%以上。

这是去年10月底推出的一项活动。图书馆在总馆A2入口处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悦读越精彩”主题书展,分别包括“知名大学校长荐书”、“大学生必读的50本书”和“十大借阅之星荐书”三个主题,并在书架上展出全部书目及索书号,方便学生借阅。许多学生就是通过这项展出得知了校长推荐的书单。

图书馆流通部徐琼老师负责该书展,她表示“活动结果非常乐观”。她回忆,在书展开放后的一小时里,展示的书大多被借阅,两天之内展览的一百多本书全被借走,其中大学校长荐书表现尤好,两三个小时内全被借走,且预约量很高。为了满足广大读者对大学校长荐书的需求,图书馆专门加急订购了一批供读者阅读。

李晓红校长推荐的两本书非常热门。以《中国哲学简史》为例,记者在图书馆网站查到,该书有多种出版社版本,目前共有18本处于外借状态,除了总馆图书借阅区,工学部分馆、医学部分馆和哲学院资料室的藏书也都被借走。而另一本《如何阅读一本书》则是2014年度预约书排行榜第六名。看来要和校长看同一本书,学生们也是“够拼的”!还没读过的除了“自力更生”外,只能去总馆文科阅览室或提早预约。

大学校长荐书一般是通识类,对于提升人文素质很有帮助。不仅文科生爱看,理科生读来也会觉得有趣。比如图书馆每年的‘十大借阅之星’,理科生上榜也很多,他们也会推荐文史哲类的书籍。”徐琼如此解释。

除了图书馆的书展推介,在受访时许多学生表示,他们从新闻网站和社交软件上得知了校长推荐书单。“在微信上看到时我就收藏了,留着以后对照书单慢慢看。”经济与管理学院方圆认为,大学校长高瞻远瞩,最关心大学生的成长,他们推荐的书很有阅读的必要。

 

身体会衰老,而阅读使心智一直成长

记者发现,同为冯友兰作品,《中国哲学史》在最近一年借阅次数达44次,排在“哲学、宗教”类第四名。

马毅岩是朋友眼中典型的宅系理工男,出了实验室他爱逛逛图书馆,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他都看过,并且乐在其中,他“想成为像红哥那样有魅力的理工男”。

李思倩是一名文科生,虽然早就知道《中国哲学简史》这本书,但一直没看,校长推荐后,她去买了最爱的三联书店的版本回来研究。“每次翻阅都能学到新的知识,有新的想法。

读完这本书,算是第一次系统了解了中国哲学。”刘伟表示原本对哲学“完全不感冒”,看到推荐便去看了看,“校长推荐的这本书很好懂,对于‘诸子’在脑中也有了一个整体的形象,不再觉得晕乎乎了。

在图书馆的借阅排行榜上,校长推荐的另一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有更好的表现。这本书在最近一年中借阅次数达57次,排在“文化、科学、教育、体育类”榜首,总馆10本和工学部分馆1本外借书已全部借出。如题名所示,这本书分享阅读方法和技巧,以期提高读者的阅读质量和能力。

去年的暑期学校,历史学院的陈鑫修读了全校通识选修课《大学语文》,任课老师也推荐了《如何阅读一本书》。老师和校长双重推荐,带着好奇心,陈鑫阅读了此书,“书中谈到了主动阅读,这一点我印象特别深刻。爱读书的人应该尽早读读这本书,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不论是读论文还是读社科类的书都可以用到这本书中的方法。

记得书中写,人的身体到了30岁,成长到了顶峰,随后开始衰老,而心智却可以一直成长,直到生命结束。相比那些具体读书方法的指导,我更爱这句,有生生不息之感,而阅读本就是一种能使人愉快的成长。”这是一名同学读完后在社交软件发布的简单书评。

 

多样化阅读,与校长结成“书友圈

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吴一一在北京一家媒体进行了半年的专业实习,因为居住地与单位较远,每天在地铁里的两小时她都用来看书,“用手机或是Kindle阅读器很方便,断断续续也读了十几本文史方面的书。

实习之后发现自己知识死角很多,吴一一深感读书的重要性。除了地铁阅读,她还去了24小时营业的三联韬奋书店,“虽然摸到纸质书页心里很踏实,也更容易投入思考,但考虑到时间、成本、便捷性等,就更多使用数字化阅读方式了。

与吴一一相似,当今更多学生选择了多样化的阅读方式。吴一一的室友白易妍表示,自从有了Kindle,这便成了她读书生活的全部。“校长推荐书单中的《中国哲学简史》、《五千年犹太文明史》和《大数据时代》我都是在Kindle上读完的。

2014年世界读书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发布,结果显示,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首次超过半数,达到50.1%,较2012年上升了9.8个百分点。其中,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和电子阅读器阅读均有所上升。

采访中不少学生提到使用手机APP进行阅读,还有听书软件化使阅读成为享受。另外,一些深度阅读在微信订阅号上也能完成,且更符合碎片化的时间安排。借助豆瓣等社交平台,还找到“共鸣人群”分享读书心得。

俗话说“以书会友”。不论是从图书馆借书、自己买纸质书还是电子书,看来,武大学生通过阅读,和高校校长们隔空沟通,已经结成了“书友圈”。

 

今年荐书单新鲜出炉,等你来约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好书,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你的思想、谈吐,以及为人处事、精神气质。近日,“红哥”又推出了世界读书日书单,作为书虫的你,约还是不约?

他推荐了两本书,一本中国学者著作,一本外国学者著作,分别是:《中国文化生成史》(冯天瑜著,武汉大学出版社),《人类群星闪耀时》增订版(【奥】斯蒂芬•茨威格著,三联书店)。

不妨来看看“红哥”的荐书理由——

冯天瑜是现代学术意义上的文化学与中国文化史学科的创建者之一。他提出的“文化生态”说、“文化元典”说已成为中国文化史研究的理论范式。他凝练30多年来对文化史的思考,以中国当下的生存实态为窥探口,直面文化生成的前沿议题,考析中国文化的生成机制、发展脉络及走势、中外文化交互关系,著成《中国文化生成史》一书。该书摆脱分期分段陈述史实的通常作法,也与一般意义的文化史书多从“事件”展开不同,它重在结构分析,以宏观的历史眼光全景式把握中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生成进行“长时段”辨析,试图揭示造就“如此人物”、“如此事件”、“如此思想”的“深层动力机制”,从而实现对中国文化的全景式把握。阅读此书,可以弄清楚我们这个民族得以持续发展数千年的精魄灵魂,并从中国文化的过去以观现状、以测未来。

记者还打探到,这部书最近荣获了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呢!

人类群星闪耀时》是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传世之作,也是一部早在1980年代就堪称流行经典的大学校园书籍。该书与一般人物传记的不同之处在于,作者并未纵向展开对麦哲伦、拿破仑、歌德、托尔斯泰、西塞罗、列宁、威尔逊等历史伟人生平的叙述,而是截取他们生命中的一些“关键时刻”——决定一人之生死、民族之存亡乃至整个人类命运的时刻。因为漫长而平淡的历史长河,往往被那些酝酿已久而至为紧要的历史性时刻所改变。书中的人物灿若星辰般地闪耀光辉,烛照人性也普照人类。该书笔触精致清冽,文字洗练生动,极富韵律之美和人文之蕴。书中14个人物各具主题,独立成篇,作者对他们的诠释虽然难免有片面之嫌,但细品之余还是给人良多启迪,令人不忍释卷。

此外,人民日报微博、教育部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微言教育”近日共同推出了世界读书日“9位知名大学校长推荐书单”。分别是: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正义论》(【美】约翰•罗尔斯)、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彭龙《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中国石油大学校长张来斌《大众哲学》(艾思奇)、中国海洋大学校长于志刚《邓小平时代》(傅高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聂宏《宇宙的结构:空间、时间以及真实性的意义》(【美】布赖恩•格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长王稼琼《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王力)、江西财经大学校长王乔《幸福之路》(【英】罗素)。(文中部分学生为化名)

(编辑:肖珊)

>>> 延伸阅读:经典的魅力 

http://news.whu.edu.cn/info/1009/432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