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朱斌教授在新型燃料电池领域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14.01.2015  19:39

    我校物电学院教授、湖北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朱斌在纳米复合材料肖特基结型无电解质隔膜单部件燃料电池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能源材料国际顶级研究类期刊《先进能源材料》(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15, 1401895,SCI一区,影响因子14.385)。
    燃料电池是继火电、水电和核电之后的第四种可大规模生产的绿色电力技术,采用氢气和空气为燃料,产物是水,是真正的绿色能源。然而,以电解质材料为核心的传统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由于各部件间的兼容和匹配引起的高造价严重阻碍了其市场化进程。该工作首次报道了利用肖特基结构造的无电解质隔膜单部件燃料电池,打破了传统SOFC需要阳极、阴极和电解质多种材料精确匹配的限制,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其核心单部件是由掺杂氧化铈与金属半导体氧化物构成的新型半导体离子功能材料,在燃料氢气或天然气作用下,在电池片的一面还原得到富肖特基金属的表面而与半导体形成肖特基结,构成无电解质隔膜燃料电池实现发电。该设计巧妙地利用了肖特基结的半导体能带结构和肖特基势垒,克服了燃料电池无电解质而不短路的难题。电池低温工作性能好,在550 ºC下输出功率密度高达1000毫瓦/平方厘米,比用传统方法构造的燃料电池高2倍多。与现有的氧化物燃料电池相比,该电池具有以下突出优点:结构简单(为单一部件,而传统燃料电池为阳极-电解质-阴极三部件组成的复杂电化学装置),容易实现;克服了传统SOFC各部件材料匹配技术复杂及热脆裂难题;电池重复性良好,制造工艺大大简化,成本低廉,为进一步发展具有市场竞争性的SOFC产品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使低温、高性能SOFC技术得以实现,有望在交通电源、移动电源、动力电源(电动汽车)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据悉,该成果已申请多项美国和中国发明专利,目前正在加紧推进成果转化相关工作。同时该研究开拓了一个崭新的前沿领域,即半导体离子材料和半导体离子学,以及新一代半导体物理和离子电化学结合的高效清洁能源技术。
    该成果是我校近年在高层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取得突出成效的重要反映。朱斌教授是我校2013年从瑞典皇家工学院引进的湖北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来校工作一年半,在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欧盟第7框架、瑞典研究理事会、湖北大学等支持下,已主持建立了初具规模的先进燃料电池实验室、研究团队,大大扩展了国际合作网络“欧盟-中国纳米复合先进燃料电池研究网(www.nanocofc.com),合作单位包括湖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吉林大学、燕山大学、瑞典皇家工学院、芬兰阿尔托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挪威奥斯陆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巴基斯坦阿维罗大学等,目前朱斌教授团队以我校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单位在Adv. Ener. Mater.、Nano Ener.、J. Mater. Chem. A等著名SCI期刊发表论文10篇,其中影响因子超过10的学科顶级期刊论文2篇、SCI二区以上论文8篇,申请美国和中国发明专利3项,重要国际会议大会特邀报告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