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贷纠纷倒逼风险教育

20.10.2016  00:39

  汪昌莲

  近期,校园贷问题频发。半年来,经媒体曝光的大学生因“校园贷”出问题的案件就有13起,涉及大学生人数500余人,涉案金额超千万元。互联网金融业内人士指出,“校园贷”贷款平台应加强风险把控。也有心理学家指出,贷款消费的理念已蔓延进高校,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对于风险难以防范,政府部门应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10月18日《京华时报》)

  一些大学生任性消费,大都依赖于“校园贷”。在各类消费资讯的鼓动下,一些在校大学生大踏步走进“举债消费”的行列,而“校园贷”轻易地发放贷款,很可能使理财观念薄弱的大学生陷入恶性循环。“校园贷”骗局频现,良莠不齐,一些网贷平台的额度远高于学生信用卡额度,设置高息和高额罚息,使部分大学生落入了透支陷阱,吞下了失信的苦果。为了还钱饿肚皮,或拆东墙补西墙,甚至做出违法乱纪和轻生的事情。河南一高校学生因无力偿还网络贷款而跳楼自杀,就是一个血的教训。“校园贷”是新生事物,其经营行为缺乏有效监管,导致有的网贷平台目无法律规定,自定霸王条款,布设“透支陷阱”,诱使一些大学生盲目地往下跳。规范“校园贷”,还需多方发力。首先,应建立网上信贷资格准入制度,明确放贷额度、利息标准等重要事项;同时,建立网络金融监管机构,对网络信贷平台进行实质监控,严厉打击高息及高额罚息等变相“高利贷”行为,维护消费者的基本权利;再者,大学生应端正消费心理,理性消费,合理消费,慎咬网贷“苹果”,避免吞下失信苦果。

  网贷平台应从追求利润最大化转为追求合理的利润,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校园贷”纠纷频发,倒逼高校引入风险教育。要让大学生对网贷风险,有必要的经济和心理准备,在贷款消费或贷款创业的问题上,一定要量力而行。在有创业意识的同时,要认识到创业的不易;在大手大脚花钱的时候,多想想父母的艰辛,从而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与人生观。

(编辑:刘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