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倒逼“湖北制造”产业升级

30.08.2016  12:06
长江商报消息 马铃薯亩产增长近一倍,长飞光纤光缆实施标准3年来新增销售额2.7亿元

本报记者吴婷

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标准是质量的基础和依据.近日,湖北出台深化标准化改革创新政策.政策指出,从今年起到2020年,湖北将通过一系列改革创新,基本建成支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技术标准体系,通过打造“湖北标准”新优势倒逼“湖北制造”产业升级.

在此次改革的主要任务中,明确提出培育发展团体标准,这个被称之为“本轮标准化体制改革的最大进步”,预示着政府主导标准和标准化的计划经济传统模式将要被打破,市场行为主导标准和标准化的模式必将到来.

市场主导标准化模式将会到来

过去讲到标准,一般都会认为是国家下发的统一标准.但在市场经济中,还有很多标准是需要协作相关方来相互协调的.”武汉一业内人士对长江商报记者分析,目前标准的市场化改革,是把标准的作用从管理向协同方向转变,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因此,大力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成为了湖北此次改革最大的亮点.

去年,我国一系列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在2010年,湖北就出台了《关于加强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各地、各部门纷纷制定出台标准化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逐个破解制约标准化建设的困难和问题.在此背景下,今年6月下旬,湖北省政府下发《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创新的意见》(下同《意见》).

这次改革的核心为“三板斧”,即整合精简优化地方标准,放开搞活企业标准,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意见》中提出,放开搞活企业标准,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逐步取消政府对企业产品标准的备案管理,落实企业标准化主体责任.湖北省质监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詹永杰解读《意见》时表示,将在企业标准上放权松绑,企业可根据需要自主制定、实施标准.以后,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标准只需在网上自我公开声明,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不必再报送标准化主管部门审查备案.

企业的质量、技术竞争,实际上是企业标准的竞争.企业标准反映了企业的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标准化是企业创新、提高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武汉一家企业负责人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政策松绑,对于有较高科研水平的企业来说,无疑有促进作用.企业只有不断追求高标准,才能占有市场优势.企业不断研发和制定新标准,不仅有助于增强企业标准化意识,更有利于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对于团体标准,詹永杰说团体标准是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增加标准有效供给的重大改革,鼓励具备相应能力的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等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团体标准,供市场自愿选用,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对团体标准不设行政许可,由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自主制定发布.

发展团体标准并非偶然.记者梳理文件发现,2001年,成立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后,2003年至2004年,国家标准委以中国标准化协会为试点,制定和发布了一些协会标准.2010年至2012年间,国家标准委又鼓励创建和发展联盟标准.这两次尝试,为《标准化法》探寻改革之路奠定了基础.业内人士认为,在这几年尝试中形成的一些协会标准和联盟标准,也为团体标准在中国的出现和合法化奠定了实践基础.

目前,一旦出现质量、安全、环境等问题,就会被质问有没有达标,有时制定标准的相关政府部门则成了替罪羊.这说明,当下仅靠政府批准制定发布标准的管理方式已经过时.”武汉一家企业负责人直言,在多元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标准应该是由相关专家、企业研发人员等共同协商制定的技术产品.目前,团体标准的尝试是对传统经济模式下,由政府主导标准和标准化模式的突破,由市场行为主导标准化的模式将会到来.

湖北标准化与经济社会发展存差距

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标准是质量的基础和依据.在经济新常态下,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的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益型的集约增长转变,都离不开标准化的引领和支撑.

根据湖北省质监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湖北现行有效的地方标准1021项,其中农业类标准587项、工业类标准337项、服务业和公共管理类标准97项,这些标准的贯彻实施,有效地支撑了产业发展和社会管理水平的提升.湖北主导或提出研制国际标准24项,承担或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1250项、行业标准4804项,增强了市场竞争话语权.农业标准发挥技术载体作用,促进绿色农业发展和增产增收,如《早熟马铃薯深沟高垄全覆膜栽培技术规程》、《冬作马铃薯深沟全覆膜栽培技术规程》、《马铃薯病害识别及防治技术》等系列省地方标准的实施,可让马铃薯亩产从2000余公斤增加到4400公斤.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主导制定通信用单模光纤标准,为该类产品生产、工程使用和进出口检验提供了先进、统一的技术规范,标准实施三年来公司累计新增销售额2.7亿多元,新增利润9000余万元.湖北在各行各业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全省建设各类标准化试点项目455个,确认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62家.

詹永杰表示,“目前湖北标准化与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小差距.”地方标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标准老化缺失、水平不高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难以有效支撑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另外,标准化配套政策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支持、引导和激励制度.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不完善,标准创新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融合不够,制约了标准化效能发挥.标准化领军人才和专业队伍有待提高,标准化研究及实施监督工作基础相对薄弱.这些问题和不足,需要通过改革创新予以克服和解决.

为解决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意见》提出了改革的总体目标,即到2020年,标准化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基本建成适应湖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技术标准体系,让“湖北标准”成为质量强省的重要支撑.

标准化改革带动行业升级

对于企业来说,标准化的核心就是创新.谁拟定了行业标准,谁就抢占了先机.”武汉一企业负责人说,创新不仅是指科学技术上的创造,更是指把已经发明的科学技术引入到生产过程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同时,企业研发过程应与标准化是同步而行,包括市场预测、成果产生、成果转移等不同阶段.创新会成就一个企业,而标准则会成就一个产业.

该企业负责人表示,企业标准实际也关系到每个人的工作和效益.每一个员工都要有标准化意识,企业利益、个人利益都在里面.标准化只有渗透到企业、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里面,才能把企业做到长青.标准化改革会加速成果转化,从而带动行业升级.

标准化改革会提升行业标准,对食品加工行业来说,未来行业标准会更加严格,劣质产品会被市场自然淘汰.”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教授李斌对长江商报记者说,对消费者来说,未来食品会更加绿色和安全.

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副院长胡雪蛟则称,中国制造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目前,中国的在高端仪器、机床、激光、通讯等领域也都拥有很好的自主研发品牌,标准化改革对这些领域的发展将会带来促进作用.同时,胡雪蛟认为标准化改革的成效也需要良好的市场环境和优秀的研发人才.

标准化基础工程之一应该是人才的培养.”武汉一高校负责人也表示,目前,许多高校和企业都有良好的合作项目.标准化改革有利于把这些科研成果转化成产品,并形成行业标准.但同时,我们在标准人才方面还存在巨大缺口,特别是同时具备标准化专业知识和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的人才.

该负责人介绍,在日本,工业标准委员会将标准化培训项目引进小学、初中、高中和专科学校,让学生们了解标准化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我国目前标准化人才培养仅限于中国计量学院等几所高校,而一般高校专业技术课程不讲授标准化知识,标准化知识没有纳入我国国民教育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