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市人大:监督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显成效
近几年来,枝江市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快速发展,化肥、农药及地膜的频繁使用,畜禽养殖的快速发展以及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造成农村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加之农作物秸秆焚烧, 导致了农业资源的退化和农业环境污染,危及农村饮水安全和农产品安全,已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环境和生活质量。市五届人大代表大会上就有多名人大代表联名提出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建议,为此,枝江市人大常委会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问题纳入2014年监督工作重点,强力追踪督办。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中强化职责,制定措施,已形成了初步的面源污染治理体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深入实施化肥减量增效工程。一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建设为抓手,扩大我市湖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范围,通过试验、示范、培训等方式,引导农民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013年,全市湖区耕地已全部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并在陶家湖、刘家湖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率先实施化肥减量增效工程。近年来全市每年完成测土配方施肥170万亩,化肥使用量逐年减少,2012年化肥使用量(折纯)42123.4吨,2013年化肥使用量(折纯)39339.6吨,有效减少了面源污染。二是大力提倡秸秆还田、培养地力。以国家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为抓手,大力推广以秸秆还田为主要手段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不仅控制了秸秆野外焚烧,还有效提升了土壤地力。2012年以来连续三年分别实施秸秆腐熟还田16万亩、13万亩、14.5万亩,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今年来,该局局长余瑞华亲自率队推行一个专家管理系统、一幅土壤养分图、一张施肥量确定表、一张施肥建议卡和一个配方肥连锁供应网络构成的测土配方施肥模式。截止目前,全市已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55.32万亩次,完成全年任务87%以上。通过强化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配方肥施用面积已达62万亩以上,配方肥施用量达到2.9万吨。共举办培训班65期,培训农民15500人次,发放施肥建议卡15万份。同时建立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主体的新型经营主体科学施肥示范片5万亩。组织秸秆禁烧专题宣传16(车)次,发放宣传资料7000余份,据市农业生态环保站负责人介绍,秸秆综合利用与秸秆禁烧的宣传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巡回宣传已呈常态化。
推广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工作。在湖区实施农药减量控害面积 10000亩,建立示范区4个,示范面积达2000 亩。2013年湖区大面积化学农药防治比上年次数平均减少两次。在防治技术上,大力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的综合防治集成技术,全面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符合无公害、绿色食品要求的环保型新农药,达到了控害、增产、保环境的目的;在防治器械上,积极推广新型高效的喷药器械,减少了农药流失,提高了农药利用率,减轻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在防治形式上,积极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绿景鑫、信达、春晖、天清等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全市统防统治面积达10万亩以上,减少了用药次数和用量。2013年,湖区开展统防统治面积达2000亩。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源头治理。加大农业行政执法监管力度,提高农业面源污染源头治理水平。今年3月,市农业局以突出源头治理、市场监管和服务指导为重点,组织农业行政执法监管人员,对湖区17家农资经营门店进行了拉网式检查,重点对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进行了清理,对不合格化肥、高毒高残留等33种禁用农药和17种限用农药集中进行整治。同时,通过采取日常监管、专项抽查、案件查处,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等措施,切实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和科学使用,为湖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环境,有效减少了有害投入品对湖泊的污染。
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全面推行农村粪便无害化处置技术。采用沼气处理技术,结合“三改”(改厕、改厨、改圈),综合处理畜禽粪尿和生活污水。充分利用农村池塘、水田的自净能力,开展清淤保洁、养鱼养萍;通过发展“畜禽养殖+沼气+作物”的生态农业模式,解决畜禽养殖污染,增加农村新能源和有机肥源;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项目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配套污染防治措施的落实;适当开征畜禽养殖排污费,并专门用于该产业带来的污染整治。农业由资源耗费型逐步转向资源循环型,现已形成“畜、沼、果(菜)”、“养殖、沼气、种植”等循环经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