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京山县积极构筑基层基础监管网络 ——“扫黄打非”进基层有了便捷通道
近年来,湖北省京山县以创建全省“打黄扫非”示范县为抓手,积极构筑“扫黄打非”基层基础监管网络,有效破解了“扫黄打非”进不了基层、“扫黄打非”重点不在基层以及“扫黄打非”责任不在基层的难题。
“我们在理顺工作体制机制的同时,不断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和市场管理,巩固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阵地。”京山县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扫黄打非”办公室工作人员允北成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介绍,该县现有文化经营单位460余家,县委、县政府将“扫黄打非”工作作为党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载体,进行重点部署,取得了良好成效。
建好网络 构建基层工作格局
京山县委将“扫黄打非”纳入意识形态工作目标管理,与各级党组织书记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党委(党组)定期专题研究,把工作内容纳入年度综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评价使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据允北成介绍,该县把“扫黄打非”纳入综合考评、文明单位创建实行一票否决;定期对工作站“扫黄打非”工作进行考评和情况通报,建立责任倒查追究制,使各工作站切实担负起“扫黄打非”工作组织、协调、督查的职责。
京山县“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从县域实际情况出发,把镇、村级151个文化广场、407个农家书屋等文化活动设施与“扫黄打非”有机结合起来,在全县386个行政村(社区)设立“扫黄打非”工作站,构筑了覆盖全县16个镇(区)的“扫黄打非”监管网络。
在建好网络的同时,为确保各工作站工作正常运行、责任落实,县“扫黄打非”办公室区别不同情况,聘请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乡镇文体站站长担任“扫黄打非”工作站工作人员,确保每个工作站设有办公室、站牌、工作人员、市场巡查台账簿等。“目前,我县乡镇、村(社区)‘扫黄打非’工作站挂牌率达100%,做到了基层‘扫黄打非’办公有场所、工作能落地、问题能解决。”允北成说。
三员合一 推行格式化管理
“对遍布城乡基层一线的‘扫黄打非’工作站,我们推行格式化管理。”京山县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彭宣亮告诉记者,京山县对“扫黄打非”工作站的工作职责、目标要求、人员信息以及工作程序制定统一标牌,并在各工作站办公室上墙明示。同时,将基层“扫黄打非”工作站人员按照信息员、协管员、宣传员“三员合一”的定位,有效落实工作责任。
工作站人员要及时掌握辖区内出版物市场基本情况及动向,及时发现、掌握“黄”“非”苗头信息,及时上报,当好“扫黄打非”信息员。工作站工作人员还要根据上级“扫黄打非”部门部署,对辖区重点部位、重点对象、重点时段开展巡查并做好记录,解决村级真空地带执法薄弱的问题,做到驻点有人,出现问题第一时间有人管,当好“扫黄打非”协管员。此外,工作站人员还要定期开展“扫黄打非”宣传,发动、组织辖区文艺骨干引导留守儿童、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好思想、好品格、好习惯,让广大群众了解、支持、参与“扫黄打非”,当好“扫黄打非”宣传员。
对信息员、协管员、宣传员“三员”的履职尽责情况,县“扫黄打非”办公室将按照“一案一结”和年度综合考评两种方式进行奖惩,从而鼓励基层一线“扫黄打非”工作人员主动作为、有所作为。
加强宣传 构建长效管理机制
为构建“扫黄打非”工作长效机制,京山县大力进行宣传教育。据了解,县“扫黄打非”领导小组对全县“扫黄打非”宣传进行专题部署、作硬性规定。全县各工作站充分利用村级、镇级文化广场宣传栏,在镇、村(社区)人员密集区制作安装“扫黄打非”宣传牌230多块,通过广播“村村响”每天定时插播2分钟的“扫黄打非”小知识和政策宣传,提高群众对“扫黄打非”工作知晓率,为工作持续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此外,县“扫黄打非”办公室还印发“扫黄打非”宣传资料10余万份,在县电视台进行专题宣传,利用宣传车开展大型集中宣传。
“我们还建立起巡查值班制度和联防协管制度,加大管理力度。”彭宣亮说,京山县“扫黄打非”办公室和各站工作人员把日常巡查与暗访督查结合起来,把工作日与节假日、明查与暗查、专项整治与举报实查结合起来,力争实现全方位、常态化、无死角管控。
与此同时,工作站人员每天将巡查情况进行汇总,每月定期向县“扫黄打非”办公室上报一次情况,半年进行一次通报。“县‘扫黄打非’办公室与各工作站密切配合,建立联动机制,由单一作战转变为整体作战,由重点突破转变为整体推进,由被动应对转变为主动出击。”在彭宣亮看来,这些举措夯实了“扫黄打非”基层基础工作,有助于提升全县“扫黄打非”工作效能。据统计,近年来,京山县共查缴淫秽色情光盘280张、低俗不良出版物1万余册,铲除色情广告354处;责令整改违规印刷企业2家,批评教育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