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部分捐赠衣物流入旧货市场 被企业变卖牟利

02.04.2016  10:14

  废旧衣物去哪儿了?近日,杭州市废旧衣物回收桶中衣服去向成了全城人民关注的话题,有媒体暗访发现,这些废旧衣物并没有实现老百姓的爱心心愿,流向困难人群,而是被企业变卖牟利,一时间废旧衣物回收桶“蒙尘”,质疑声、愤怒声不绝于耳。

   杭州废旧衣物回收桶怎么走了样?

  2014年开始,在杭州许多社区门口都出现了这样一只“大熊猫”,它们专“”市民的废旧衣物,成为市民捐赠旧衣物给有需要的人的主要渠道。这个由环保组织、废品回收企业以及民政、城管委等部门联合推出的公益项目大受好评,自启动后废旧衣物回收桶的数量从最初的20只增长到了目前的近2000只,几乎覆盖了整个主城区。

  然而,3月31日记者在走访一些小区时,却发现部分废旧衣物回收桶上,被市民写上了“骗子”“黑心企业”“根本不是捐赠”等字迹。

  事情的起因是一只装在旧衣服里的跟踪器,通过追踪发现旧衣物根本没有运到市民们想象中的贫困地区或者贫困家庭,而是被运往上海、江苏等地的旧衣服收购站处理。据了解,这些旧衣物经过倒卖,一吨可赚四五千元。

   经营盈利是主业,公益只是“附属品”?

  在诸多质疑声中,废旧衣物回收项目的运营机构——杭州申奇废品回收连锁有限公司出具了回收桶近期的废旧衣物处理数据:2015年总共回收旧衣物1018吨,2015年至2016年3月共通过民政系统渠道捐赠71448件,覆盖青海、新疆、贵州等地,捐赠量占总回收衣物量的5%至10%,其余的绝大部分用于下游旧衣物企业收购。

  该公司副总经理李震表示,“我们是一家专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企业,把能够捐赠的较新衣物拿出来做公益是公司业务衍生出的‘附属品’。

  而在2014年与申奇公司接洽的政府管理部门——杭州市城管委市容环境卫生监管中心副主任郑胜全表示,当时企业主动联络,出发点是参与城市垃圾分类,从垃圾源头减量入手。“该企业布点回收桶后,进入焚烧厂和填埋场的可利用衣服数量减少明显。一部分流入可回收物渠道。

  “这不仅仅是一个回收衣物的公益项目,公益仅仅是其中一个元素。”公司营运主管李康说。2014年4月发起时,和环保组织“绿色浙江”以环保、公益、垃圾减量为主题宣传引导,和杭州市城管委以“三化四分”(“三化”指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四分”指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利用、分类处理)进行推广,和杭州市商务委以资源循环再生利用体系建设为工作进行,后期民政对接需要捐赠的群体,由申奇公司清洗消毒后帮困救济管理。

  做资源回收利用的企业项目是如何“演变”成公益项目的呢?李震说,在前期推广宣传的过程中,为了引导民众积极参与,确实存在一些宣传上放大公益属性的行为,让公众误解,同时企业在衣物回收过程中也存在不规范的地方,后续的公益行为不够公开透明,伤害了民众的感情。

  李震表示,近两个月公司会在废旧衣物回收桶上明确标示衣物流向包括回收循环利用和爱心捐赠两种途径,希望老百姓能够继续支持这个城市资源回收体系。

   公益、经营混淆谁来负责?

  面对民众提出“企业把公益和经营混淆,到底是谁的责任?”这样的疑问,相关管理部门也是各执一词。

  杭州市商务委特种行业管理处处长赵东方表示,该部门监督的内容是回收规范,并且把旧衣物销售到有资质的企业,而对企业运营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没有督办到底是管理上的缺失。

  杭州市民政局救灾救济处处长叶元青说,民政部门负责的是对接捐赠渠道的百姓需求,沟通受助信息,“从公司运送过来用于捐赠的旧衣服,我们负责登记、录入管理,而企业经营部分不归我们管理。

  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吕鑫认为,相关监管部门在事件发生后有相应的监督义务,需要去审查活动是否符合募捐所宣称的慈善目的,以及是否基于公益原则和非营利性的要求,并及时向公众公布调查结果,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记者 黄筱

(责任编辑: 毛丽菲)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北京青年报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