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人员为杭州的城市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迁子女的入学问题也给杭州教育资源分配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在此间进行的杭州两会上,杭州市人大代表,珊瑚沙社区党委书记郁明呼吁,完善外来务工子女在杭就读管理办法,实行积分制的手段,有梯度地为外来务工子女提供公共教育服务。 在2003年之前,杭州市已开放所有公办学校,接纳流动人口子女就读。当时,整个杭州地区的适龄流动人口子女,只有约3.5万人,仅占杭州地区中小学在校生的8%。 但随着近年来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到了2014年,在杭州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已达23.75万人。据杭州市人大代表,杭州教育局副局长马里松透露,在杭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已经占据了总学生的40%以上。 如此大的人口压力下,扩大教育资源势在必行,但也给地方财政带来了负担。 杭州市人大代表,杭州西湖区委书记王立华告诉记者,去年西湖区本级可用财力27.9亿元,其中教育资金投入达到10.5亿元。为了增加教育资源,西湖区今年计划新建小学16所,尽可能扩大招生人数,保障教育资源充足。 针对这一情况,杭州市人大代表,珊瑚沙社区党委书记郁明提出,要尽快实行积分制的手段,有梯度地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公共教育服务。 “根据父母的不同工作,在杭时间,是否独生子女等种种要素,制定详细的积分制度,每年规定随迁子女的入学指标数,最后根据积分分值高低确定随迁子女确定录取名单。”郁明认为,如果不尽快采取相应政策,杭州的教育资源迟早会有承载不了的一天。 杭州人大代表,杭州学军小学荣誉校长杨一青也表示,实行积分制可以参考上海、广州等城市的方案,缓解入学压力。 记者了解到,今年浙江省政府已经将杭州滨江区作为试点,推行外来人口积分制。 “积分是表明外来务工人员这些年对城市所做的贡献,是他们价值的体现,也是为了给外来务工者一个公平公正的评价。”马里松透露,今年滨江区将首先把积分体系完善,在得到社会认可后,再将其与教育服务、医疗服务等挂钩。 马里松也告诉记者,在教育资源紧张的情况下,除了积分制的尝试,教育局也在力争在教育资源上进行扩张,从总体上解决“入学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