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焕宁调任安监总局 曾领衔天津港爆炸事故调查

15.10.2015  10:56
杨焕宁。图片来源:国家安监总局网站。

  中新网北京10月15日电(记者 马学玲)官方14日发布消息,公安部常务副部长杨焕宁调任国家安监总局党组书记。今年8月份,杨栋梁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免职后,国家安监总局局长、党组书记一职一直空缺。

   杨焕宁调任安监总局 原局长今年8月落马

  国家安监总局官网14日晚间发布消息称,10月14日上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召开干部大会,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陈希宣布了中央关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主要负责人调整的决定:杨焕宁任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党组书记。

  今年8月18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消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党组书记杨栋梁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8月26日,新华社消息称,据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证实,中央已决定免去杨栋梁领导职务。

  陈希在宣布中央决定时强调,总局新的领导班子要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特别是深刻吸取杨栋梁及安监系统这些年来发生的腐败案件教训,完善制度措施,加强监督管理,持续改进作风,扎实抓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强化整改落实,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杨焕宁在干部大会上表示,坚决服从中央的安排。他说,到安全监管总局工作,深感责任重大,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实心实意地向班子成员学习,向全系统同志学习,向老领导、老前辈学习,认真借鉴优良传统和工作经验,深入探讨安全生产规律。

  在当日的讲话中,杨焕宁还强调,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严格按党纪国法办事,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坚定不移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杨焕宁承诺,要以身作则、勤政廉政,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优良作风,严格要求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带领领导班子履行好廉政主体责任,以良好的形象带动全局的党风廉政建设。

   杨焕宁是谁? 中国著名反恐专家

  在此次调赴国家安监总局之前,杨焕宁任公安部常务副部长、党委副书记(正部长级),副总警监警衔。

  根据公开资料,杨焕宁生于1957年3月,山东安丘人,北京大学法学院刑法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学位。

  杨焕宁1975年10月参加工作,此后近三年里,一直在山东省聊城县朱老庄公社插队,直至1978年6月,成为解放军济南军区空军四站修理厂工人。

  在西南政法学院刑侦专业学习四年后,杨焕宁1983年8月进入公安部工作,历任公安部刑事侦察局办公室干部、副主任科员,刑事侦察局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办公厅副主任,部长助理、党委委员兼办公厅主任。

  2001年1月,杨焕宁升任公安部副部长、党委委员。2003年3月至2005年1月,杨焕宁还担任中央新疆工作协调小组成员,中央西藏工作协调小组成员,中央对外宣传工作领导小组成员。

  2005年1月起,杨焕宁转任黑龙江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2008年5月,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杨焕宁回京,出任公安部常务副部长、党委副书记。2009年兼中央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在2012年召开的中共十八大上,杨焕宁当选十八届中央委员。

  在媒体眼中,杨焕宁有着处理“疆独”“藏独”及国际公关的丰富经验,是中国著名的反恐专家。另有公开报道显示,杨焕宁曾参与北京奥运安保工作。

   曾任天津港“8·12”爆炸事故调查组组长

  中新网记者注意到,在此次职务接替之前,今年8月天津爆炸事故救援中,杨焕宁与杨栋梁曾有过“交集”。

  8月17日晚,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郭声琨在天津主持召开国务院工作组和天津抢险救援指挥部联席会议。根据公开报道,杨焕宁和杨栋梁均参加了此次会议。

  不过出人意料的是,此后一天,8月18日,杨栋梁被中纪委宣布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

  同日,国务院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调查组成立并开展工作。调查组由公安部牵头,有关部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参加,并聘请有关专家参加事故调查工作,最高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调查组。杨焕宁任组长。

  有媒体梳理近10年成立的国务院事故调查组构成发现,这是首次由公安部牵头成立国务院事故调查组,此前的惯例多是国家安监总局作为牵头单位。即使国家安监总局一把手不出面担任组长,也会由国家安监总局的一位副局长来担任。

  8月19日,杨焕宁在天津港爆炸事故调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调查工作要讲原则、讲效率,只要涉及事故原因、事故责任的,不管涉及谁、不管有什么背景,都要查清、查细,一查到底,确保调查结论经得起科学的检验、法律的检验和历史的检验,给党和人民一个负责任的交代。

  在10月14日的“履新大会”上,杨焕宁进一步表示,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决策部署,在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上下功夫,不断推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完)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