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通客车 湖北“一号工程”畅通城乡“最后一公里”
新华网武汉4月22日电(蒲哲、石斌、高斌)村村通客车,是湖北省委、省政府2015年度重头推出的“民心工程”。2013年,湖北省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如今,村村通客车又上升为全省的“一号工程”。村村通客车,并非一项简单的惠民工程,它既是农村人流、物流便捷化的需求,更是带动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4月14日至17日,新华网记者连续奔走于襄阳、宜昌两地多个率先实施村村通客车的县市区,实地感受了村村通客车后农村“最后一公里”的便捷。
水陆接驳,库区山村告别“与世隔绝”
4月16日上午9点半,在湖北当阳市的最北端、漳河水库库区的黑堰崖渡口,一辆通村客车正在等客。
渡口的另一边,当阳市淯溪镇廖家垭村,七八位女村民正等待渡船过渡,准备去对岸的镇医院参加妇检。
“以前出去一趟要几十元钱,现在不到10块,还坐的是客车。”在廖家垭生活了几十年的吴昌英,也带着儿媳过河去产检。她说,通客车以后方便多了,以前到镇上,要先找个摩托车送到渡口,花20元,再坐渡船过河搭车,又要15元,这一出门就是35元。
隔山容易隔水难。当阳市淯溪镇是山区,吴昌英所在廖家垭村是个被漳河水库包围的半岛,如果不过渡搭车,走陆路到市区或者镇上,要绕上30多公里路。
今年初,湖北省启动新一轮“三万”活动,村村通客车成为该省的“一号工程”。借此契机,地理条件特殊的廖家垭村如何通客车,被摆上当阳市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经过调研,当阳市确立了“水陆接驳”的通车模式,并确定“必须通,而且要长期通”的目标。
“为了保证开通,解决主路出行难的问题,我们向省里争取了1300多万元资金。”当阳市交通局局长杨兴中介绍,目前从当阳县城到黑堰崖渡口所在的陈院村的26公里路面正在改造升级,同时,为了保证客车的安全开行,交通局还争取了100多万元专款改造渡口驳船。预计4个月后,从廖家垭开往城区的客车,可以直接通过驳船过渡,村民将不再需要换乘。
“以前每年去看个三四次,以后每个月都可以去看看孙女了。”同样是居住在廖家垭的村民王清秀,当天也乘坐班车出去,她是要去镇上,看望住校读六年级的孙女。她说,开通客车之后,不仅是方便了,而且出门也便宜了。在渡口,村民们又掰起指头算了出行的帐,有的村民甚至乐呵呵的开着玩笑说,以后可以经常去镇上,买点山里吃不上的“稀罕菜”了。
与当阳市廖家垭村村民一样,也在这个月,襄阳市襄州区加岗村的村民李秀莲,也感受到了村村通客车给村民生活带来的便利。她说,到村里的客车一天有三四班,以后出去赶集、去看读书的孩子,她都会选择乘坐村村通客车。
记者了解到,从4月份开始,湖北省多个地市,陆续完成部分偏远村组道路的安全改造,舒适客车正在逐步代替摩的、黑的。
多渠道筹资畅通山乡“毛细血管”
四月的荆楚,到处都是盎然生机。
从江汉平原到鄂西山区,也正打响着村村通客车的攻坚之战。从襄阳襄州,到老河口;从宜昌远安山区到当阳枝江,即便是在最偏远的村庄,一条条通村公路正在改颜换貌:狭窄的路面正在拓宽,每隔几百米都会有新修的错车台,急弯或被拉直或立起了凸面镜,而沿路种植的香樟或樱花等树木,既保护了路权又美化着乡村……
“村村通客车,对湖北的交通发展来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湖北省交通厅厅长尤习贵介绍,依托实现村村通客车的目标,省交通厅主动作为,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协调各单位联动,通过“三万”活动的推动,形成了部门办交通转化为社会共同办交通的新常态。
据尤习贵厅长介绍,目前,全省采取政府主导、农民参与、社会共建、积极整合有关涉农项目资金的方式,广泛吸纳民营资本和社会投入的办法共筹措引导资金27.5亿元用于村村通客车工程。省级财政筹措3亿元,省直有关部门从正在实施的涉农项目资金中整合筹措24.5亿元,其中省交通运输厅筹措10亿元,省农业、国土、水利、住建、环保、林业、人社等省直部门共计筹措14.5亿元。省直每个工作组筹资1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