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扬:引领新常态 把握主动权

17.03.2015  22:02

2014年的中国经济,已经充分展示出新常态的多方面特征。这些特征通过三个维度展现在我们面前: 一是数量、规模维度 ,如经济增长速度、物价水平、财政收支、货币供求、国际收支等等,这一维度 展示的是经济运行的数量侧面;二是经济运行结构、效益和质量的维度 ,诸如三次产业结构、劳动生产率、各种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数据的变化等等,这一维度 展示的是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侧面;三是改革的进展和增长动力的转换维度 ,诸如商事制度、财税体制、金融制度、国企国资、民营经济、投资融资等等,这一维度 展示的是经济运行体制机制的变化,它揭示的是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可持续性。 上述三个维度对应着新常态下经济运行“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的三大特征,只有从这三个维度综合观察,我们才能对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及未来发展趋势有清晰的认识。

一些分析者仅仅关注速度的变化,并据此得出对中国经济悲观的结论,少数人甚至将之与经济衰退等量齐观。这些看法肯定是片面的。这是因为,这些看法仅仅注意到我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的一面,但却未注意到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均稳步提高的一面。 2014年,中国的劳动生产率较2013年提高7%,显示出效率对速度的良性替代。

从经济结构看,2014年,我国第三产业增长8.1%,超过了第二产业增速0.8个百分点。这一变化,使得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8.2%,高出第二产业5.6个百分点。这正是我们多年来孜孜以求的变化。从增长结构看,2014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的贡献达到51.2%,比上年提高1.3%,超过投资对GDP增长率的贡献4个百分点。自上个世纪以来,我们就一直希望经济增长机制从投资增长型、外需引导型转变为内需引导型,这个希望,在2014年开始实现。长期以来,我们希望经济发展能够在较低能耗、较低水耗和较少排放的基础上进行,但一直未能如愿,在 2014年,这些目标中的大部分已开始实现。就对外经济关系而言,2014年,我国国际收支差额继续保持着占GDP之比低于4%的态势,经济增长对外需的依赖继续下降。尤其值得指出的是,经济增长速度虽有下降,但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率依然保持着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农民纯收入增长率高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双超”良好态势,并导致中国城乡收入比于2014年首次降到3倍以下,迈开了缩小城乡差别的坚实步伐。如此等等,都表明 我国经济进入了速度略有下降但质量效益稳步提高的新状态。

就第三个分析维度即改革而论,2014年的进展更十分显著。仅就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而言,就有近40项改革措施推出或开始实施。行政审批制改革令世人瞩目。2014年,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总方向,行政审批制度再度减少300项。在商事制度上,简化手续,放宽准入是一大亮点。2014年,近1300万家新企业建立起来,其中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而且80%以上集中于服务业。这一变化,有效地在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环境下支撑了就业的增长。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全面推出。 预算的规范、完整、公开、透明,以“营改增”为代表的税制结构的全面调整,全面推行中期财政规划,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等等,开始为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铸就坚实的国家治理基础和支柱。 支撑新常态的社会安全网已经有了相当的密度。社会保障制度的并轨、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进一步完善了“宏观稳定、微观搞活、社会制度托底”的新宏观政策的架构,基本保证了我们能够承受较大的增长率减速的冲击,进而从容地进行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换。外向型经济体制建设取得新进展。上海自由贸易区建设在扎实推进,形成了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并于2014年底开始在天津、福建和广东推广。

综上可见, 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已开始脱离投资驱动和出口驱动的传统增长方式,正逐渐向更强调质量、效益、创新,更关注生态文明建设,更重视民生改善、更具可持续性的轨道过渡。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熟知的数量型指标正发生着向下的变化,而我们过去比较陌生且重视不够的质量、效益型指标正发生着向上的变化,与此同时,改革不断在稳步推进。

 2015年的中国经济将继续沿着“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的格局前行。

在增长的速度维度,我们将秉承“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的理念,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持续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牢牢把握稳增长的主动权。

在结构调整方面,我们将进一步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发挥政府和民间投资的作用,引导经济结构优化。我们将通过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业大国成长为制造业强国。我们将通过发展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主导产业。我们将通过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条件。

在改革方面,简政放权的力度将继续加大,财税体制、国企国资体制改革将进一步推进,开放型经济体建设将迈开新步伐,自不待言,同时,金融改革、“三农”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价格改革、以及多双边和区域开放合作等等也将启动。

总之,在新常态看下应该综合以上三个维度来看待中国经济发展。经济质量不断提高,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改革动力持续增强,中国经济已迈入一个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