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给力”东北经济振兴
中新网北京4月12日电 (记者 蒋涛)东北地区位于中国雄鸡版图的头部。“你们可不能‘打蔫’啊!”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说:“只要东北‘昂’起头,便会带动中西部跟着舞起来,相信这种‘闯改创’的势头,也会传导给全国!”
4月10日的东北三省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李克强作出上述表示,为东北经济振兴鼓劲加油。
“共和国长子”、“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和“共和国的装备部”,这些都是形容东北战略角色的词,正如总理所言:“东北在国家战略全局中举足轻重”。
然而,东北经济目前正遭遇“寒流”。过去一年里,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经济增速分别为5.8%、6.5%、5.6%,位列全国后五位。今年一季度,三省的多项经济指标继续走低,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为此,国内有媒体专门发文探讨“新东北现象”,寻求东北经济振兴之道。
“目前全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国际经济复苏进程缓慢,东北由于能源原材料和重化工业比重大,受国内外市场变化影响更为明显,加上体制机制改革滞后和一些内在因素,经济下行压力更大。”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发展概括为“四大板块”。东北经济板块遭遇的困境,其实早已引起总理重视。两会期间,李克强“下团组”的最后一站即是黑龙江团。2013年,李克强就任总理仅半年,就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将东北老工业基地与中西部沿长江区域、西南中南腹地一并列为中国三大“新经济支撑带”。
但目前,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仍存在束缚。在李克强看来,一些政府部门束缚企业的条条框框可以用“严重”来形容。他曾严厉批评说:“东北某地级市一个重点民生工程项目,8个月时间盖了133个公章,原定开工日期早过去了,还有12个公章没盖完。”
在10日的座谈会上说,李克强表示,企业的发展、民众的创造因此受到了极大的束缚,必须下决心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必须依靠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真正为企业松绑。
“新一届政府简政放权的实践,正打破体制机制束缚,在改革开放中实现东北新一轮振兴。”张占斌说。
在结构调整方面,李克强在座谈会上分析说,过去东北虽然有很多大型企业,但零件配套等大批高附加值产品,仍然需要从南方购买。现在,要释放民众活力,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当地发展更多的中小配套企业。
实际上,东北的装备制造在世界上很有竞争力。正在北京访问的亚洲和平与和解委员会秘书长郭萨12日对记者表示,中国倡议推动的“一带一路”建设赢得了亚洲人民的认可,希望有更多中国制造的装备走向世界,带动全球经济发展。
多次访华的他仍对中国东北地区的工业实力印象深刻,郭萨认为,“一带一路”意味着中国内部市场与国际市场的紧密衔接,改善区域基础设施,加强区域互联互通,这意味着中国东北经济板块中的重工业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李克强10日的座谈会上也给出了自己的“药方”,即东北要破解当前遇到的问题,必须抓住“稳增长”的几个关键环节,一是通过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补上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欠账”;二是大力提振居民消费;三是以装备制造业为重点扩大出口。
张占斌注意到,在李克强此次东北之行前3个月,2015年1月13日的《锦州日报》发布的《辽宁锦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纲要(2015—2025)》提及一条消息:国家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政策。国务院出台28号文件以及即将出台的东北振兴新十年规划,明确了东北“再振兴”的基本战略。“这意味着,东北振兴新十年的规划或许即将出台。”他说。(完)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