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欧亚之行4个关键词:节奏、温度、风度、价值

23.12.2014  14:40

  李克强出席中国席中国—中东欧国家第四届经贸论坛。中新社 刘震 摄

  7天近70场活动,1天要见16国领导人。这是什么节奏?有媒体称之为“总理节奏”!先透露个秘密:李克强总理围棋下得好。懂棋的人都知道,高明的棋局会流动着一种韵律。纹枰之间,何处落子,这里面的节奏大有讲究。观察李克强此次亚欧行,若观棋局。气韵生动,张弛有度,好看。通观之,哦,总理“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快起来,那只见,黑白子翻飞…… 李克强把中国-中东欧领导人会晤机制发挥到了极致。此次在塞尔维亚,随行记者观察到:一国领导人与16国领导人分别会晤是什么节奏?忙晕呗!试想,即便每个人只见15或20分钟,16个人加起来就是四五个钟头,这还不包括与每个领导人会晤间隙留给工作人员更换国旗、茶杯等物品的15个5分钟。时间环环相扣,紧张没得商量。连随访人员都感叹:不带这样玩的。他原本想,间隙的5分钟总可以歇口气吧?可事实是:不能!当克强总理送走每一位刚刚结束会谈的领导人匆匆赶回座位时,随行的国务院各部部长旋即围拢到他身旁进行会商。

  有人注意到,总理自始至终没顾上喝一口水。一位现场的外交人员随后感叹,连上个洗手间的功夫都没挤出。都这般了,想想“克强节奏”也是蛮拼的。至于成果嘛,那是杠杠的!比如,中国与塞尔维亚、匈牙利、马其顿四国总理,一致商定共同打造中欧陆海快线。这意味着开辟一条全新的中国到欧洲距离最短的海运航线,中欧间货物运输将缩短至少7至11天,并通过铁路直达欧洲腹地。然而可别忽略,这种“”的背后,还深藏着一种“”。

  若论深耕布局,则是闲庭信步,一落子,后面的几步甚至十几步已然成竹在胸…… 还说这条中欧陆海快线,背后可是中国总理运筹帷幄的外交行程和稳扎稳打的高效推进。去年11月,李克强在罗马尼亚出席第二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时,与匈牙利、塞尔维亚两国总理达成一致,共同修建改造升级匈塞铁路。今年6月,李克强访问希腊期间,与希腊总理萨马拉斯共同考察了中远运输集团比雷埃夫斯集装箱码头,探讨深化两国在港口的合作。正是在此基础上,此次出访塞尔维亚期间,才有了5国总理“达成一致”,进一步将匈塞铁路和比港“连为一体”。

  再看李克强此次亚欧行的又一闪亮成果,中泰铁路合作。这一大项目从达成“大米换高铁”共识,到一度中断,如今敲定重启,可谓一波三折。其背后,李克强锲而不舍推进的轨迹,同样清晰可见。今年10月在米兰出席第十届亚欧首脑会议时,他会见泰国总理巴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阐明中泰铁路合作给双方带来的好处,并强调这是两国政府已经达成的协议,是一种政府行为,不能说没就没了。

  11月,巴育亲率代表团来北京参加APEC峰会期间,双方第二次会面。在李克强再次劝说下,双方最终锁定了合作共识,为恢复铁路合作铺平了道路。12月,在从塞尔维亚飞往泰国的专机上,李克强召集部分同行的部长,专门分析情况、商谈具体细节。次日签字仪式,经历10小时夜航的中国总理没有露出丝毫疲倦之意,精神饱满敲定“大米换高铁”。

  李克强长期深耕亚欧,可理解为深谋棋局,因为这一地区可谓中国的安身立命之所。“克强节奏”的韵律,便在这一系列出访、会晤、协商、合作之中流动。

  冰天雪地的哈萨克斯坦,寒风凛冽的塞尔维亚,骄阳炎炎的泰国,总理此次亚欧行,温差超过50摄氏度。

  但有一种温度被媒体解读为:“李氏恒温”。这个温度名叫:暖!

  春天在哪里?在人心。

  李克强抵达哈萨克斯坦,哈总理亲自到机场迎接。中新社 刘震 摄

  镜头先对准李克强见到萨马尔季奇时的瞬间。“我还记得你年轻时候的形象。”尽管已经满头银发,总理还是一眼认出了他,《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里的照相馆老板。

  说起来,两个人虽然没见过面,但渊源还是有一些的。1977年,青年李克强收到北京大学高考录取通知的那一年,这部前南斯拉夫电影走进中国,然后,就红成了那个年代的“来自星星的你”。

  面对那些年追过的电影,咱总理可是一点都没端着。“我要放大一张我表妹的照片。”他直接跟年近80岁的萨马尔季奇对起了当年电影中地下党的接头暗语,还亲切地称呼对方为 “吉斯”——那是萨马尔季奇在电影中的名字。

  萨马尔季奇老了,但吉斯永远年轻。这情怀……也是醉了。

  不光怀旧。时尚元素也有啊!

  都知道打网球的“小德”吧?那一天,小德原计划要来和中国总理会面,但因为在外参赛到不了现场,便委托他的叔叔带来一支签名网球拍。

  叔叔诚意满满,主动向李克强解释起自己的侄子不能前来的原因。总理摆摆手,幽默且内行地说:打网球的人都明白,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对手知道;三天不练,观众就知道了。

  其实,总理在“高大上”的首脑论坛上说过:浇花浇根,交人交心。

  大国外交,浓郁的人情味故事,有时候比上百亿大单起的作用还大。

  为心灵架桥,这绝对是个技术活儿,不仅需要高明的外交智慧,还得拿出真心实意的情感来。

  此行,李克强用哈语问好,开始自己的出访首站;然后,说着塞语和武契奇一起会见记者。他出现在贝尔格莱德当地的集市上和老百姓聊天,又专门抽时间看望在曼谷工作的华侨华人。在多边会晤机制中,他秉承中国外交不论大国小国富国贫国一视同仁一律平等对待的理念,逐一和每位到会的领导人安排单独会面;在欢迎晚宴上,当塞尔维亚第一副总理兼外长特意为中国客人高歌一曲后,他拿起桌上摆放的插花,请人上台送给这位“巴尔干半岛的帕瓦罗蒂”。

  李克强走访贝尔格莱德的集市。中新社 刘震 摄

  这些细节传导的温度,正应了那句老话: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

  再来看一篇塞尔维亚媒体的评论:虽然现在是冬天,但它闻起来像春天,“一个卓有成效的春天”。

  “李氏恒温”,让外交如沐春风。

  李克强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理事会。中新社 刘震

  李克强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第四届经贸论坛并致辞。 新华社 饶爱民 摄

  有没有发现李克强出访的两个特点?一爱用手势,二常带笑容。这两条可是人类通用语言。瞧瞧,中国总理的国际“范儿”。心态,心态很重要。虽然总理出访可谓“超级节奏”,像这次亚欧三国行,7天近70场活动;虽然会见的是各国领导人、商谈的是百亿级大单,但是精神抖擞的肢体语言、神采奕奕的开怀笑容,则代表着一颗松弛的心。心里怀诚意,胸中有丘壑,才能在各种外交场合这般谈笑风生。

  领导人的松弛,大概是30多年高速发展所塑造的全新中国面貌的最佳代言。更富强、更文明的中国,当然从我们每一个国民的脸上都能体现。但镜头毕竟更多地聚焦于国家领导人,世界也更多地通过领导人来见识甚至品评一个国家的风度。我们的经济换挡中高速了;我们的社会结构变得日趋合理;我们的国民心态正日渐开放、越来越open;我们的文化主体性在逐渐回归和提升……

  那我们的外交呢?不妨看看总理出访的风度。无论是这次到哈萨克斯坦、塞尔维亚和泰国,还是此前访问亚欧各国和非洲4国,李克强的外交风度无一例外都给当地政要、媒体和公众留下深刻印象,因而常被形容为“魅力外交”。这是总理个人的风度,也是我们这个国家之风度的极好表征。Relax,翻译成放松,而中国传统本就有气度雍容之说;Open,开放,也可对应我们自家所推崇的坦荡包容。说中国人放松了,开放了——看看中国总理在国际舞台上,自如的肢体语言,富有感染力的笑容,难道不是吗?总理出访,是代表一个古老大国用现代文明的方式与世界对话。

  除了引人注目的手势和笑容外,再透露一个细节吧:当地时间12月17日,李克强在出访塞尔维亚期间会见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同传设备突然出了问题,一时修不好,双方部长高官们都有些焦急。谁知这边厢,两国总理用英语自如交谈了起来,全然“无缝衔接”。

  李克强会见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新华社 饶爱民 摄

  满载五味杂陈中学记忆的政治课上,价格和价值是什么关系来着?

  能回答清楚的人,估计不多吧。没关系,暂时抛开,跟着经济学博士李克强,来重新梳理一下这两者。

  价格,钱,money!总理刚刚归国,已有媒体盘点他今年的5次出访,共带回近1400亿美元大单。

  冰天雪地的哈萨克斯坦,那顿热气腾腾的“天价早餐”,180亿美元的数字把国内网友都惊呆了。但是可别忘了之前的:今年5月李克强访非期间,中土集团获得的尼日利亚131亿美元铁路大单,刷新了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单体合同额最高记录。总理带回来金额最高的一单,是访问英国时,英国石油公司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签署的液化天然气供应协议,达200亿美元。

  数字有点冷冰冰。那来看看和我们普通人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领域吧。李克强访问希腊时,中国购买了希腊很多橄榄油和葡萄酒;访问英国时,中英共同设立总额为2亿英镑的科学基金,未来5年,中国将向英国派遣1万名公费留学生;出访德国时,德方同意简化中国人签证申请程序……

  一项项,可都是好价格啊!

  至于价值,那是超越价格的——有。内。涵。

  比如战略价值。此次李克强访欧,与塞尔维亚、匈牙利、马其顿和希腊4国总理一致同意共同打造中欧陆海快线。这条线路南起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北至匈牙利布达佩斯,建成后将开辟一条中国到欧洲距离最短的海运航线。相比传统绕过好望角的海路,中欧间货物运输将缩短至少7~11天,由“欧洲南大门”比港,直通欧洲腹地。有评论称,这条全新线路背后,是中国总理运筹帷幄的外交艺术和稳扎稳打的务实精神,是李克强长期深耕欧洲的硕果。

  贝尔格莱德跨多瑙河大桥竣工仪式上的塞尔维亚民众。新华社 黄敬文 摄

  这价值,可不能仅仅用中方打造比港和改造匈塞铁路投入的钱,也就是价格来衡量。

  比如人文价值。12月18日,由中国企业承建的跨多瑙河大桥正式通车,李克强与塞尔维亚总理武契奇一起出席竣工仪式。李克强致辞说:“有人把它称为‘中国桥’,我认为这是两国人民、两国建设者共同努力精心施工所结出的硕果。”武契奇将这座大桥称为“中塞友谊之桥”。他在致辞中引用塞尔维亚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安德里奇的话:人类文明史上,各种建筑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桥的建设,大桥是连接人类心灵和文化,实现不同人种互相平等交流的重要纽带。“这座大桥不仅跨越了多瑙河水域,也体现了人类一直共同的渴望,把塞尔维亚人民和中国联系起来。

  还用说吗,这是钱能买来的吗?

  当然也有更直接的经济价值。“中国只有卖出8亿件衬衫才能换取一架空客飞机”的旧状况,实在,实在是太刺激人了!作为“超级推销员”,李克强开始引领国家“推销”的2.0时代,也就是装备制造“走出去”的阶段。像高铁、核电、飞机,那可是“高大上的推广”。此次中哈之间达成的产能合作,价值远远超过180亿美元这个“价格”,因为这意味着国内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厂等富余且优质的产能随之也走了出去。接下来,如果中国的服务与金融“一条龙”走出去,那就升级到3.0版本了。

  Doctor李,早就阐明了他的经济理念: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换档升级的中高速时期,要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推动中国经济向中高端迈进。

  李克强出席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五次领导人会议并发言。新华社 饶爱民 摄

  最后,总理的外交理念本身蕴涵着恒定的价值。其外交之要,理念上秉持寻找彼此最大互补、最大契合点、互利共赢新增长点——这样的相处之道才可持续;过程中展示诚意、机智、耐心——正如有评论用“锲而不舍”形容李克强推动中泰铁路合作,用“临场急智”描述他以“李计划”开启中哈产能合作。

  这是既符合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主流,又传承中国传统“仁义”观的外交理念。“义利”结合,价值和价格得到完美统一。

  总理出访,传递的是这种价值。与各国各地区之间找到的最大契合点,能为彼此创造最大价值。这种外交的经济成果、政治成果、人文成果乃至文明成果,聚合在一起,将重塑当代世界价值。(来源:中国政府网)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