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云:身残志坚善爱公益普惠乡村

07.04.2016  19:07

    新华网武汉4月7日电(叶启方 贺正旺 周国文 方政军)他是一位肢体残障人士,在44年的人生岁月中历经艰辛,多灾多难,贫穷、饥饿、病魔、曲折、泪水相伴着他的成长。但他身残志坚,不屈不挠,不向命运低头,以一名残障人顽强拼搏的精神毅力,付出比常人数倍的创业艰难,致富不忘乡亲,感恩回报生养他的乡村大地。他就是湖北省罗田县白莲河乡张家山村残障创业者——李伯云。

    2015年李伯云发起倡议成立的“张家山土黄牛种养专业合作社”在鞭炮声中挂牌成立,合作社参股成员44人,本村低保户、贫困户20户,注册资金380万元,共计养殖土黄牛530头。一个聚大别山黄牛、黑山羊、板栗、油茶、药材种养于一体的专业合作社在白莲河乡扬帆启航。

    截止目前,李伯云家庭固定资产280万元。养殖土黄牛存栏120头,黑山羊60只,种植中药材紫菀、茯苓11亩,莲籽3亩,油茶10亩,板栗、意杨30亩,种草养牧80亩,流转林地800亩,家有楼房一套,机动车3台。

    这一连串的产业数据背后,凝聚着一名残障创业者,超出常人数倍的坚辛付出。

    李伯云生活在罗田县贫困村之一的张家山村。大山是他童年的摇篮,黄牛成为他少年时的亲密伴侣,自幼与牛结下不解之缘,造就他日后靠土黄牛创业脱贫致富远大梦想,难怪村民称他是一头奋蹄负重的“老黄牛”。小时候同村里的小伙伴上山放牛,别的小伙伴抛下牛满山疯玩,找野果子吃,他把牛牵到水草丰盛处,专心看牛低头觅食,骑在膘肥体壮的牛背上,迎着夕阳唱着山歌回家,心中充满期望和得意,在垸里成为别的家长教育孩子学习的榜样。他爱牛胜过爱自己,每天用扫帚给牛梳理毛发,拍蝇捉虱。冬天把牛栏门窗遮严,地上铺上厚厚的稻草,避风保暖,夏天用青蒿艾叶扎烟把给牛驱蚊蝇,农忙耕作季节,备足青草料,跟随黄牛左右,是他的必修课,从不间断。

    5岁丧父的李伯云,同哥哥姐姐和老实巴交的母亲相依为命,度过了难忘的童年记忆。他因家贫只上过一年半小学,12岁那年不幸的灾难命运降临于他,身患严重骨髓炎瘫痪在床八年,吃喝拉撒全靠家人照顾料理,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由于家境贫寒,无钱医治,为了缓解病痛折磨,村里的土医生帮忙上山挖草药敷治,仁慈的母亲用毛巾热敷止痛。慢长的八年,留下他终身难忘的记忆。他躺在病床上思来想去,难道就这样虚度一生?命运为何对我这样不公?他曾经有过轻生的念头,一走了却残生,被细心的母亲发现阻止劝导,母子俩抱头痛哭,他只好答应放弃。直到20岁时候,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通过住院手术治疗,尽管错过最佳治疗期,总算捡回一条命,从此落下右腿终身残疾,干活走路非常不便,2011年认定为肢体三级残疾。他没有被眼前的不幸和困难吓倒,擦干眼泪,重新振作起来,用残弱的身躯肩负起养家糊口的责任重担,从此踏上了残障青年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漫长人生路……

    “我有一双好手,不信养活不了一家人,不信走不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李伯云用行动履行了一名残障人的庄严承诺。

    在人生的创业路上坎坷不平难尽人意。2001年第一次养鸡失败,给本来贫困残障家庭带来雪上加霜的沉重打击。当年一次性从外地进回蛋鸡苗3600只,由于不懂技术,缺乏管理经验,四个月的时间三千多只鸡苗发病无一幸存,光鸡苗成本、建鸡舍、水电、饲料、人工前后投资18万多元血本无归打了水漂,后来又种过药材茯苓收益不好,亏损2万多元,前后共计损失20多万元。

    张家山村地处大山深处,全村17个村民小组,1900多人,山林面积12000亩,过去村民习惯“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下蛋换油盐”的山里人养家糊口传统生活方式,面临“通讯靠吼,交通靠走”的落后状态。一个正常人生产生活感觉吃力不便,何况一名腿脚不便的残疾人起步生活创业,要付出比常人数倍的努力和代价。

    开始李伯云帮牛交易生意人“牵牛绳”赶牛,每天付给他2元工资。在牛市里摸爬滚打20多年,他虚心学习,从中积累一套养牛、看牛识货、定价、宰杀、买卖交易等经验技术,慢慢萌发自己养牛的想法和念头。

    1993年他从养第一头牛开始起家,以养母牛繁殖为基础,后来慢慢发展到几头,十几头,几十头,如今拥有120头存栏黄牛规模,黄牛养殖产业象滚雪球一样逐渐发展壮大。已初步形成自养、自繁、自宰、自销、产供销的一条龙产业链,获利空间进一步增大,回报率节节攀升。

    李伯云养殖的土黄牛,饲料来源主要是自己种草、庄稼桔杆、酒糟,结合上山放牧散养,纯天原土法喂养。所养殖的黄牛,膘肥体壮,活泼奔放,野性十足,肉质鲜嫩,味道纯正,产销两旺,供不应求。

    “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是党的改革开放富民好政策给我带来创业的春天,我要带领张家山的父老乡亲,依托山地资源优势,走出一条以土黄牛养殖为龙头产业的脱贫致富路”。李伯云用行动践行着一名残障人铿锵诺言,一步一个脚印向目标迈进。2015年,他义无返顾汇入到精准扶贫攻坚大潮中,协同张家山村委会签订扶贫目标责任状,与20户低保户、贫困户签订土黄牛寄养扶贫协议书,庄严履行了一名残障人士敢为天下先的社会责任担当。

    以李伯云为首的张家山土黄牛种养专业合作社,扶贫服务宗旨:有李伯云提供牛本,让贫困户寄养,并义务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寄养期母牛繁殖的牛仔归贫困户,养出部分论斤计算按市场价回收付给劳务报酬,合作社只收回成本,最大限度让利贫困户从中受益获利。

    张家山村七组李胜求56岁,左眼失明残疾,妻子长年患病,家庭负债有贷款,住的是破旧土瓦房,是村里的贫困户。2013年李伯云结对帮扶,送牛送技术上门,在李伯云的支持帮助下,李胜求现已发展黄牛20多头,年收入7万多元,家里盖起了楼房,经济生活条件发生大变化,妻子治病有保障。李胜求逢人便说:“伯云这伢儿好人啦!我在他的帮助下脱了贫,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李伯云不仅是一位坚强卓越的残障创业者,而且是一名致富不忘乡亲的好心人,更是一名关心社会事业的热心使者。“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是李伯云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他多次向汶川、玉树地震灾区积极捐款捐物。

    2013年李伯云为修通12组、13组断头路和一座进组公路桥,前后出资6.2万元,内务出工44个,全力配合村组征地协调工作,彻底解决三个小组500多村民出行难,行路难,受到村民广泛赞誉。

    平时村里垸中有个大难小难的事,急需用钱帮助,李伯云义不容辞,慷慨解囊。2007年张家山村17组李成鹏遭遇车祸致伤,他闻讯后,将身上仅有2000元买饲料钱送往医院。2009年本组李金猴不幸摔伤,平时与他有点小矛盾磨擦,一个求助电话,李伯云不记前嫌,立即将3000元现金送往医院李家人手中。12组李德章养女出嫁,家中只有老人一人生活,靠低保维持生计,他将老人安排到自家养牛场务工,包吃包住年务工收入一万多元,李德章高兴地说:“伯云养牛发财,我也跟着沾光”。

    李金欢家住本村15组,两个孩子读书刚刚毕业,妻子常年患病,2015年父亲患糖尿病,家庭经济困难,不能外出务工,回家照料病人,正希望在家附近找到一条就业门路,李伯云知道情况后,主动上门交流联系,资助他10万元,给他传授养牛管理技术,帮助他办起家庭养殖业,如今李金欢养有黄牛20多头,家庭经济收入有来源,既方便他照顾家里病人,又能在家门口找到一条就业增收门路。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与一个家庭内贤助的热情支持帮助分不开。李伯云妻子董细六,是一位为人儿媳、妻子、母亲的好主妇,夫妻俩相懦以沫,患难与共。平时不仅照料好家务,无微不致地照顾丈夫、孩子、老人,而且每天还要在牛场干活,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热心支持丈夫事业,既同李伯云享受成功的快乐和喜悦,又与丈夫共同分担失败的打击痛苦,一同面对压力风险和挑战,她与李伯云夫唱妇随永远相伴。

    张家山村精准扶贫第一书记杨洪,在2015年张家山土黄牛种养专业合作社揭牌庆典大会上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说:“李伯云身残志坚,艰苦创业,在不平凡的创业路上付出了常人所付出的数倍努力,他致富不忘乡亲,为张家山村低保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我代表张家山村党支部,村委会向李伯云表示崇高的感谢致敬,他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创业,致富不忘乡亲,带领大家共同脱贫致富,他是残障人群学习的楷模,更值得大家学习的标兵榜样。祝李伯云黄牛合作社牛气大发,越办越兴旺,越来越红火”。

 (责任编辑 陈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