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机制激活武陵山水——龙凤综合扶贫改革三年之变(二)
仲春时节,恩施市龙凤镇青山绿水间,漫山遍野的樱桃花竞相绽放。
青堡村茶园沟组村民龚延强家屋后,散养的数百只鸡,漫不经心地溜达着,在草丛中觅食。
龚延强说:“这些鸡是丰顺家禽专业合作社送来的,现在卖鸡蛋一天可收入几十块呢。”
再过两个月,龚延强就将离开这里,搬往新居民点。
全新的扶贫机制正逐渐改变着这里人的生产生活方式。
精准扶贫到户到人
进入3月,龙马集镇农民黄绍海越来越忙。他既要忙于调度公司渣土运输车辆,又要张罗杀猪饭宴请自家客栈的老住户。
龙马旅游风情小镇建设,加快了黄绍海的生活节奏。去年,黄绍海把自己的3层小楼改成6层土家吊脚楼,开起了龙马风情客栈。看到工地缺工程车,他又牵头成立了龙越运输公司,专营渣土运输。
以盐茶古道、土家集市、小桥流水、田野阡陌为主题,以特色民居改造和龙马主街道升级为载体,龙马集中打造商业风情街,建成吃喝玩乐一条龙服务的土家院落式旅游接待集散中心。
龙马新镇正成为百姓脱贫致富的新阵地。
创新扶贫机制,龙凤试点构建起了“358”扶贫模式:综合推进产业、搬迁、定向等3种综合扶贫模式;创新投融资、镇村治理、农村产权经营、土地综合利用、公共服务均等化等5种机制;着力解决农民增收难、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留守难等8项突出问题。
以产业扶贫为例,龙凤试点创新机制,确保产业到片、到户、到人。
“滴灌式”扶贫到户,因地制宜,分村分户建立产业帮带措施,直接将产业发展资金补助到户、到人;
“喷灌式”扶贫到片,实施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整理土地2万亩,建立10个千亩“喷灌式”产业基地,着力构建“一村一品”“一区一园”产业格局;
“池塘式”扶贫到社企,汇集企业本金、农村集体经济收益、财政惠农资金、金融资金、农民合法产权等各类资源,建立新型合作组织,7401户入社农户从中分享红利。
畅通资本进入通道
3月26日,龙马村民刘升平来到纸厂河田里,查看新移栽的油茶苗长势。
“土地入股合作社后,自己只管种田,收入比以前划算得多!”刘升平说,在合作社技术员指导下,村民们把荒山、荒田里的果树和杂草清理掉,种上了经济效益高的油茶树。
青堡村民刘远明感受也很深。2013年,青堡村成立烟农综合服务合作社,为烟农统一提供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运输等专业化服务,让烟农轻松种烟。目前,青堡村烟叶种植面积达到1600亩,种植主体20户,户均种烟80亩。
土地入股,仅是龙凤创新农村投融资机制的一个缩影。
突破资金瓶颈,去年,龙凤镇探索建立金融“两社两司一卡一库一平台”模式。通过“两社”(扶贫互助联合社、村级扶贫互助社),入股社员可以借助政府助保金增信从银行融资,也可以在合作社内互相担保融资。
目前,互助联合社已有37个专业合作社入股,入股金额达1332万元;引进社会资本1000万元,政府配套财政资金2000万元。
数据显示,自去年正式挂牌营业以来,扶贫互助联合社已办理业务30笔,累计拆借资金4000多万元。
投融资机制创新还在延伸。
在龙凤镇,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兴起;州级担保平台——农发融资担保公司在这里设立了办事机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与武汉光谷产权交易平台成功对接……
均等城乡公共服务
在龙马卫生院改扩建项目即将完工的新大楼前,说起对原龙马卫生院的记忆,年轻医生李宗梅有些激动。
5年前,李宗梅从州卫校毕业后来到龙马卫生院工作,被这里破败不堪的旧房子和有限的医疗条件吓了一跳。
“改扩建项目搞好了,老百姓看病会更方便,我们的工作生活环境也会更好了。”67岁的医生刘云安对龙凤试点创新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破解民生难题,充满期待。
按照“以城带乡、以大带小”的思路,龙凤试点探索实行学校共同体和医院联合体建设,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共享,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小渡船中学、舞阳中学分别与龙凤镇中学和龙马中学结成共同体;州中心医院与龙凤镇卫生院、龙马卫生院、村卫生室组建城乡医疗联合体。
在基层,龙凤试点探索建立优秀村医村教进村级班子、律师进村法律便民、农民办事不出村“三位一体”的基层治理体系,共选配23名村医村教进入村级班子,9名律师进村“会诊”。(李彦睿 毛国寅 冉运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