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紧有效投资窗口期——当前经济形势的辩证思考之四
同比增长13.3%,上半年投资增速为12年来最低水平。
投资增速为何下滑?
直面经济下行压力,我们还要不要继续抓投资,抓招商?
投资增速放缓,需客观冷静看待
与“十二五”期间22.8%的平均增速相比,上半年我省投资增速下滑引起了各方关注。
忧心中,需要一份客观。
分析板块,房地产下行压力最大。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4.3%,环比下降3.4个百分点。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发力。全省基础设施完成投资3984亿元,同比增长28.5%,超过投资平均增速15.2个百分点,占比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经济发展底盘正在筑牢。
分析行业,主要是权重较高的制造业投资,尤其是传统行业投资明显放缓。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新开工项目增长显著。全省新开工项目12075个,同比增长15.1%。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半年累计完成投资3004亿元,同比增长45.6%。这意味着,经济发展的后劲可期。
忧心中,亦需一份冷静。
省发改委分析,投资增速放缓有三方面原因。
其一,经济增速放缓,对固定资产投资需求相应趋缓;其二,固定资产投资基数大,放缓在预期之中,上半年我省投资总量继续位列全国第四,而在前四名的省份里,我省投资增速还位列首位;其三,这是主动宏观调控的结果,工业投资中,与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相关的电力热力、电气机械等行业投资增长加快,与居民消费密切相关的食品、家具制造业的投资增长也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重中之重,坚定不移抓有效投资
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投资是重中之重。
不久前,省政府召开的抓投资、促发展座谈会分析,在我省传统“三驾马车”中,投资是“增量”,始终在稳增长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出口是“微量”,对增长影响力不大;消费是“恒量”,短期内快速增长的空间有限。
分析上半年形势,消费和出口走势平稳,投资增速放缓是稳增长压力加大的主要原因。如果下半年投资完不成,其他各项目标任务都将难以完成。
因此,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投资的极端重要性。
投资不是乱箭齐发,而是有的放矢,有效投资。
补齐发展短板——
棚户区改造、铁路、农村电网改造、环境生态等项目建设要加大力度,继续做好汉江五级枢纽、汉十铁路、洪湖分蓄洪区东分块蓄洪工程、川气东送增压扩能改造工程等一大批项目,造福民生,夯实经济发展大底盘。
发力新经济——
上半年,第三产业投资继续加快,占全部投资比重为54.6%,比上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绿地国际金融城、武汉融科智谷、黄龙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等66个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已超额完成年度计划。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6.4%,环比提高1.9个百分点。总投资240亿美元的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开工,计划5年完成,到2020年实现月产能30万片芯片,2030年实现月产能100万片。
有效投资,将有利于促进新旧动力转换,释放经济新活力。
抢抓政策窗口期,保持定力促改革
看经济,要看大势。“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结构持续优化的态势没有改变。当前,我们正处在抓有效投资的政策窗口期。”省发改委分析。
窗口期体现在三个方面——
鼓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措施频频出手,力度大,措施实,释放改革红利,有利于提振民间投资信心;
国家政策总体处于相对宽松期,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仍将保持,促进民间投资面临新的机遇;
灾后重建、重大水利工程、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等政策领域,将给促进投资带来更大空间。
省发改委介绍,下半年,我省将全力扩大有效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遏制民间投资断崖式下滑势头。
在市场准入上下功夫,打破“隐性壁垒”。切实解决民间投资“三门”问题,落实公平公正的政策待遇。
在融资问题上下功夫。坚决查处银行涉企乱收费。
在政务服务上下功夫。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该取消的审批事项坚决取消,该还给市场的权力尽快还给市场。
武汉实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和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制定实施“十大计划”。不少投资者已闻风而来,争当“城市合伙人”。
“保持争取灾后重建项目力度不减,保持招商引资力度不减,保持社会投资力度不减,保持市场融资力度不减。”面对现实,省政府抓投资、促发展座谈会要求,坚定不移让有效投资为全省稳增长发挥“稳定器”和“主力军”作用。(廖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