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感受月球“土特产” 湖北科学家开启月壤科研

16.07.2021  17:12

  新华网武汉7月15日电(连迅、张潘)近日,从北京带回来的嫦娥五号第一批月球科研样品——月壤正式亮相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汪在聪接受新华网专访时介绍,此次申领了200毫克,接下来团队会进行一系列研究。

  以下为访谈主要内容。

  汪在聪展示月球样品证书。新华网发

  更年轻的月球样品带来更高的研究价值

  汪在聪介绍,中国此次取回来的样品可能是非常年轻的,距今约10余亿年,这是人类第二次获得直接的月球科研样品,对于月球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大的科研价值。

  “月壤非常细腻,看上去是黑色的。”汪在聪说,此次将开展微细研究,进一步了解月壤的结构、组成和成分,以此认识月壤形成和改造过程,月球的岩浆过程和月幔演化历史。另外,这次也要获得月壤更准确的平均化学成分。以前用遥感的方法和间接手段推测月壤的成分不太准确,现在有了直接的实验样品,可以和以前的数据进行比对,看看新获取的嫦娥五号样品月壤成分是什么,这在之前是没有数据的,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基础性的工作。

  汪在聪展示月球样品。新华网发

  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组建专家团队实现科研目标

  汪在聪介绍,7月12日,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在京举行嫦娥五号任务第一批月球科研样品发放仪式,标志着月球样品科学研究工作正式启动。经审核,来自13所科研机构的31份申请获得通过,样品发放总量共17.4764克。

  “月壤十分珍贵,我们团队能得到样品非常不容易,我们有明确的科研目标,有能力做好,我以前做过火星样品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依托地质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技术优势,我们集合了强大的科研团队,是这次能够取得样品的基础。”汪在聪说,作为大学老师参与其中是非常自豪的,感谢国家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和平台。

  据介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行星科学研究所成立十几年了。行星科学研究所立足于月球和行星科学研究的前沿科学问题,培养行星科学一流人才,这也是此次该校能拿到样品的重要基础。

  月壤亮相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实验室。新华网张潘摄

  行星科学需要更多年轻人一起探索

  汪在聪说,深空探测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是行星科学研究的一个方面。行星科学研究的内容有广泛的天地,地球上研究的思路也可以延伸到其他行星,目前其他行星的研究是比较有限的。

  “现在,行星科学研究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兴趣,国家已经成立了一级学科推动其发展。”汪在聪说,未来,学校将着力培养更多年轻人才一起探索行星科学,为我国后续月球与深空探测提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