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该声讨的是危险驾驶
肖畅
10月26日中午,北京市朝阳区北苑家园门口发生车祸,共造成1死4伤。这“唯一”死亡的是一位年轻姑娘,当时她在人行道绿灯亮起、所有车都停下之时穿过马路,不料后方突然高速冲出一辆奥迪车。
有新闻观察说:“最近守规矩的几个人都死了。”10月17日晚10时,北京通州发生一起车祸,一辆等待红灯的出租车被货车压扁,报道侧重表述遇难者是“唯一守规则的出租车司机”,网络热议“唯一守规则的人死了”。
详细看完报道,我看不出遇难和“守规矩”有什么因果联系。这位遇难的姑娘,等待绿灯亮起、全部汽车停止,在确认一切安全的情况下开始穿过马路。后方高速冲出一辆汽车,超出了她的预判范围,几乎是天降横灾,当时的情形下真的就是躲闪不及。通州事故的这辆货车,高速闯红灯,无任何刹车准备动作,是高度自信吗?我看就是视他人生命于无物。在等红灯的情况下碰到了这样的司机,躲避危险真的靠运气。
不去谴责这些无视他人生命的行为,去探讨“守规矩的人死了”,简直迂腐。规则是一套预判系统,我们通过正确预判他人的反应,做出符合安全的操作。人类交通运行的各种经验经过系统化总结,才有了今天可以条分缕析的交规。我们遵守规则的前提,是假定他人也跟自己同样遵守这套规则,而破坏规则制造的风险几率,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
很多人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不仅要等红绿灯,还要确认车全部停下。经过这几起事故的教训,可能确认车全部停下之后,还要往远处再多看个几百米。这就是一种规则不确定之下的教育,我们要把安全范围划得更大,让不可控因素降到最低,与此同时,也损失了通行效率,本来可以很快穿过一条马路,却得一步三回头。
日常看到太多类似论调:乘客被地铁门夹住,不去谴责安全缺陷,却嘲讽乘客为什么拼命赶地铁;踩踏事故中,不去责问秩序如何维护,却责怪遇难者为什么要往人多的地方跑;违反交规的司机让所有人置于险境,反思的却是“守规矩的人死了”。批评的矛头不对准外部因素,总是妄想自我生存技能可以无限提升,在人与人的战争中永远胜出吗?
人从呱呱坠地开始,耳鬓厮磨之中濡染了太多生存法则,每次看到一起安全事故,第一反应就是以后这种情况如何规避。这些都没错,人就是擅长自我保护和学习的动物,但生命终归是脆弱的,人的自我防御能力跟完善的外部环境相比,实在不值一提。我们得学会多少安全技能,才能躲过各种灾害呢?
两起交通事故之中,遇难者的处境是躲闪不及,不是因为死守规则,让他们置身险境的并不是规则,而是拼抢速度近乎病态的司机。不要指望自己都有特种能力,可以迅速躲避这些极端情形,应该祈祷规则可以更好的屏蔽这样的司机,更有效的杜绝危险驾驶行为。
(编辑:刘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