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更多的人愿为天然健康的农产品买单”
——三位高端农业实践者访谈
新华网北京12月17日电(记者刘羊旸、黄艳、萧海川、吴小康)目前,以安全、健康、绿色、有机等概念为卖点的“订制农业”方兴未艾。记者专访国内三位高端农业实践者,听听他们的体会与感悟。
石嫣:国际社区支持农业联盟副主席,原北京“小毛驴”农场创办者,现为“分享收获”农场创立者。
喻虎:湖北大别山职业农民,坚持绿色种养,正在筹建他的“乐土”天然农产品公司。
郭超:山东菏泽市三源农庄蔬菜合作社负责人,生鲜农产品O2O(从线上到线下)试水者。
记者:你们在农产品“私人订制”方面做了哪些探索?
石嫣:2009年创立北京“小毛驴”农场,一方面坚持有机种植方式,另一方面寻求农民与城市消费者直接对接。到2012年,会员已发展到800多户,以高校教师等知识分子群体为主。
喻虎:1998年,我返乡搞养殖,从养羊做起,建立绿色种养专业合作社,现在我们的羊销往四川、湖北、安徽、河南、湖南、江苏等地。这得益于十年前“触网”,从利用QQ空间销售,到今天利用微信朋友圈销售。种养范围也发展到菌菇、土鸡、葛根、蜂蜜等。我承包了大片荒山,全部种树,生态是我最大的优势。目前,正在筹建“乐土”天然农产品公司。
郭超:去年11月注册成立的三源农庄,已基本形成上有蔬菜基地,下有终端配送的经营格局。我们生鲜农产品,进驻了当地大型商超,同时还向城市社区居民提供直接配送服务。顾客可以通过网站、电话、微信等方式下单,基本实现一小时送货上门。眼下每天进账稳定在1万元左右。
记者:运用什么模式实现你们的理念?
石嫣:传统农业从生产到销售,最后到消费者手中,有多个环节,产业链很长,风险就会增加。从以前创立“小毛驴”到现在的“分享收获”,我所坚持的就是减少中间环节,缩短再缩短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距离。我们设计了两种会员模式:一是“配送份额”,需交订金,定期由农场将当季的新鲜蔬菜送上门;二是“劳动份额”,交部分钱,由农场提供土地和技术,供其耕作。
喻虎:我的理念可能不太现实,就是拒绝“工业化的农业”,坚持天然农业。我认为,农产品的品质主要取决于生产环节。阳光、水、农家肥、朽木、自然的温度与湿度等,这是动植物所必需。真正高品质的农业,需要做减法,而不是加法。至于模式,我的设想是“纯天然农场+社交传播+直营服务”。我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人认可并愿意为天然健康的农产品买单。
郭超:当前,O2O模式的“菜篮子”日渐流行。这对种植户来说,是实现生产与市场快速结合的机遇。社区专营店提供生鲜农副产品一站式服务,能进一步方便大众消费者。我们的顾客既可选择不同套餐的包月送菜服务,也可自由组合菜品。
记者:你们对发展这种“私人订制”有何建议?
石嫣:在实际运行中,我们发现作为个体农场要满足消费者所有需求很难。比如某个季节,一些蔬菜是没有的。此外,一些消费者对于订制农业不了解,对其价值并不认同。解决方案是生产端和消费端更多沟通。生产端提供更多种类、更多选择,消费端更多遵循食在当地、食在当季的消费理念。
喻虎:资金、技术、市场等我觉得都不难。对于创业者来说,评价和认证体系是最大的困难。认证遭遇潜规则,这很打击人。市场成熟有一个过程,我相信会越来越好。
郭超:如何推广这种经营模式,我觉得是难点。到农贸市场“扫货”,依然是主流。眼下农民试水电商,力量不足,方法不多。希望政府与公众能逐步认可我们的尝试,哪怕点个赞,都是一种扶持。
(责任编辑 肖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