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晨报〗生鸿飞:携妻女赴云南陪金丝猴过年
今年春节之前,武汉环保大使、武汉纺织大学副教授生鸿飞,与同在该校任教的妻子庞爱民,在华中农业大学读大一的女儿生雨晨一道,驱车千余公里,前往云南滇金丝猴国家级保护区救护站当环保志愿者。一家三口在冰天雪地的深山老林,保护和拍摄野生滇金丝猴,过了一个有滋有味的“另类”春节。 救护站位于云南白马雪山腹地一个叫响古箐的山沟,这里海拔2800米,生活着近千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滇金丝猴。每年冬天,滇金丝猴食物不足,护林员都要在野外人工投喂食物,助猴群过冬。热心环保公益的生鸿飞一家三口,不愿错过这难得的近距离观察“国宝”的机会,趁寒假举家前往云南护猴、拍猴。
生鸿飞一家人上山不久,北京农业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25岁的美女翻译李熙也来了。4名志愿者一到,救护站辛苦了一年的几名工作人员便下山回家,与亲人团聚。 保护区有25名护林员,分散在林区,每天承担巡山和给猴群喂食的任务。这些护林员都是附近村民,他们白天上班,夜晚回家。给猴群准备的食物和药品,都存放在救护站内。每当护林员外出时,4名志愿者就协助他们搬运食物和药品。等护林员喂食时,他们就在一旁拍猴。
猴群行踪不定,有时距救护站仅两三公里,有时距离近10公里,得翻山越岭寻找和追踪。每天上午8点出门,直到下午四五点返回,十分辛苦。 最悲催的就是遇到河沟,猴子可以从河边的树梢一跃而过,跳到对岸,生鸿飞等人只好爬上爬下绕道而行,寻找水窄处过河。尽管如此,回看拍到滇金丝猴美图,所有的辛苦便都不在话下。 “灰毛、粉脸、红唇、圆眼睛……我们被这些美丽的精灵迷住了。”昨天,仍未下山的生鸿飞在接受武汉晚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说,自2月1日上山以来,他们一家三口已拍摄了上万张滇金丝猴照片。他打算将最精彩的图片挑出,出版一本滇金丝猴图册,唤醒人们保护这种美丽而又濒危的大自然精灵。
护林员给滇金丝猴投喂的食物有松萝(一种垂挂在树上的丝状植物)、胡萝卜和苹果干。每隔三四天还要给猴群加餐,投喂一次煮鸡蛋以增加营养。为保证滇金丝猴健康,投喂的必须是不含任何饲料添加剂的土鸡蛋。为此,护林员们在救护站养了50多只土鸡,专为金丝猴下蛋。 发现滇金丝猴生病,就得及时医治。要让野生的金丝猴“配合”治疗,不是一件易事。为此,护林员往往用尽各种诱惑,比如把药物涂抹在胡萝卜片里,投喂给病猴。为防止猴群抢食,事先还得用别的食物把健康的猴子引开。即便如此,涂了药物的食物被健康的猴子抢食的事,仍时有发生。
山上的生活非常艰苦。4名志愿者栖身的4间小木屋四壁漏风,夜晚气温低至零下10℃,睡在木屋内,套上睡袋,还得加盖三四床棉被才能御寒。 要学会自己生火做饭,先用松明子引火,等火烧起来后再添加大柴。大柴都是木头劈成,当然,劈柴也得自己动手。
救护站海拔高,预防高原反应最好的食物是酥油茶。因此,志愿者们还得学会自己打酥油茶。刚到救护站,电线被大雪压断,停电8天。一些不能断电的科研设备需要使用后备电源,志愿者还得学会维护和修理发电机! 除夕夜,4名志愿者在救护站内包了一顿饺子,炒了4个菜,当作团年饭。山上手机信号不太好,微信群内的红包,他们总抢不到。无奈,生鸿飞只好发信息,求朋友们给他“定向”发个红包,让他也尝尝抢到红包的滋味。
大年初一,当地居民举行迎新年聚会,射箭、下棋、跳舞。热情好客的傈僳族村民,将他拉到4个家庭,吃了一顿丰盛的年饭。 “这是我过得最有意思的一个春节。”昨天,提前返回武汉的生雨晨兴奋地说。
链接: http://url.cn/Yue6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