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气候”原来是一种资源——气象分析助力精准扶贫侧记

16.08.2017  19:12

  8月15日,老河口市薛集镇马岗村52岁的贫困户刘家富,望着自家仓库里的香菇,喜不自胜,因为这些香菇为家里带来了脱贫希望。

  村支书张新号介绍,该村土地贫瘠,只能种小麦、玉米,一遇天旱就歉收,村民收入上不来,是镇上重点贫困村。省气象局精准扶贫工作队一进村,就认真调研,抓住村里小气候特点,推进特色农业产业。

  气候分析催生香菇产业

  今年,刘家富一家靠种香菇,增收了3000元,预计全年可增收6000元。像刘家富一样,因为种香菇使生活改善,村里还有8户。

  气候分析催生香菇产业。去年初,省气象局精准扶贫工作队入驻马岗村,就琢磨如何利用气象科技搞好产业帮扶。当地农业气象条件优越:常年平均气温15℃左右,昼夜温差大于10℃的天数超过110天左右,非常利于香菇栽培。虽然当地无香菇栽培历史,但培育香菇产业大有可为,不但品质优良,且产量不低。随即,省气象局工作队积极向镇党委政府书面建议在贫困村开展香菇种植,帮助贫困户增加脱贫项目。

  同年9月,由薛集镇人民政府引进襄阳市福泽元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与马岗村正式签订联合发展香菇产业合同,运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模式。期间,气象局精准扶贫工作队联系华中农业大学多次派香菇种植和农业经营专家,到薛集镇讲课授业,村民热烈响应。

  如今,全镇贫困村40余亩香菇种植钢架大棚顺利建成,完成土地流转100亩,基地建设基本完毕。香菇菌棒50万棒已全部放入大棚,预计可实现产值300万元左右,平均户增收2000元。

  “刚开始我不敢尝试,听说2000个香菇培养料棒就要花6000元买,是赚是赔也不知道。为打消我的犹豫,工作队专程来我家做动员,他们还掏钱买菌棒让我试种,我才打消顾虑。”刘家富告诉记者。

  “江南模式养殖”移植鄂北

  虽然近期天气炎热,由省气象局精准扶贫工作队出注册资金成立的“马岗村新渔村渔业服务有限公司”,仍然积极为养殖小龙虾做基础准备。马岗村位于山区,还是在鄂北岗地这个著名“旱包子”的大气候背景下,为何能养殖小龙虾?

  这得益于气象专家一个有趣发现:该村地理位置独特,水源出自丹江口水库,境内水库、河汊较多,具有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的独特小气候生态环境,非常适宜河蟹、泥鳅、龙虾等水产养殖。通过对比研究“江汉平原明珠”潜江市和马岗村气候,发现该村与潜江龙虾养殖气象条件,居然基本一致。

  于是,省气象局工作队向薛集镇政府建议当地借鉴潜江稻虾连作模式,实现立体养殖,发展创新型“小龙虾野生寄养”“虾—蟹—鳜”“虾—鳖—稻”“虾藕共生”等生态养殖模式。

  目前,马岗村新渔村渔业服务有限公司通过运作,不仅带动当地贫困户增收,也填补了该村集体产业空白。

  因地制宜推广光伏发电

  在随州余店镇杨岭村,两座光伏电站格外显眼,一排排光伏发电板在太阳照射下闪闪发光。村支书杨树说:“有了光伏发电站,不但村集体有了收入,还能帮扶村里老弱病残户!

  杨岭村多山地丘陵少平原,全村1370多人,人均耕地仅0.52亩。加上土地贫瘠,土壤难以积肥蓄水,种植物产量不高,扶贫工作艰巨且迫切。

  该市气象局局长艾劲松带队到该村分析气候,发现干旱少雨制约当地经济发展,但光资源丰富,近30年平均日照1852.6小时,属湖北太阳能源一级可利用区,可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

  在当地驻村精准扶贫工作队帮扶下,该村现已建成两座光伏电站,一举解决村集体一直无收入的问题。去年,第一座光伏电站收入5万元,用于村里修建路基、塘堰、饮水设施,极大改善村里环境。今年第一座光伏电站收入的5万元,将用于帮扶村里20多名老弱病残户。

  省气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贫困地区多处于山区、丘陵、旱地等气象灾害多发重发区,因灾致贫、返贫、积贫时有发生。另一方面,许多贫困地区太阳能、风能和农业气候资源丰富,为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致富提供了必要的资源禀赋。发现贫困地区小气候特点,转天气劣势为优势,将气候资源变资本,就是气象服务助力脱贫的独特作用。 (李玉麟 曾莉 刘立成)

竹溪县自来水公司开展贫困户信息采集工作
(竹溪县自来水公司)为确保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水利厅
樊城区“三级联动”拧紧精准扶贫纪律“发条”
      “少数区直帮扶单位和驻村干部在精准扶贫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