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无声
认识上高一层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只有内化于心,才能实践于行。为保证活动扎实有效开展,他们组建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抽调精干“专班”,腾出专门办公用房,保障活动经费。活动启动伊始,500余册学习资料和120本学习笔记发放到每名干部手中。在半个月时间内,召开了三次党组(扩大)会议以及常委会会议、主任会议、机关党委会会议、机关干部大会、支部会议等,讨论方案,制定措施,吹响“集结号”。党组书记、副主任谢豪斌和机关党委书记、秘书长李传寨更是率先垂范,靠前指挥,并形成每周召开“专班”碰头会和“联络员”会议制度,亲自听取汇报、研究工作,及时解决具体问题,督促各项工作的落实。
为了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这场“灵魂革命”, 2日27日,人大机关邀请市委党校讲师郭惠敏讲授《在探索中前进的中国共产党》一课;3月6日,到谷城县五山镇聆听堰河村党委书记闵洪彦、邓坪村支部书记张建荣介绍践行群众路线、建设美丽乡村的经验作法;3月13日,邀请市委党校讲师张虎作《深化民生领域改革,努力建设人民幸福的襄阳》的辅导报告;3月14日,邀请“襄阳百杰—经济人物”骆驼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国本作《创业经历和成长历程》的报告。3月20日,举行“事迹报告会”, 5名机关干部现身说法,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一堂堂实用而生动的课程,使党员干部的思想和灵魂受到“洗礼”,补足精神之“钙”。
就连退休老干部开展活动也不走过场、不走形式。不仅如此,还主动为活动“指点迷津”。退休老领导谢传纪就视百姓如亲人,做好人大信访工作畅谈切身体会。“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做到 ‘专、心、致、志’四个字。” 对做好教育实践活动,教科文卫工委主任张省如颇有心得。今年已经59岁的他,放在以往已到“改非”的年龄,仍兢兢业业站好最后一班岗,成为大家学习的“标杆”。
以前,有的干部虽然“在线”但服务“信号”不强、办事效率不高。如今,在饭桌牌桌上的人少了,在书桌上的人多了;无所事事的人少了,要求上进、甘于奉献的人多了。机关上下涌现出一股浓浓的学风,在半个月时间内,机关干部每人至少撰写了一篇学习心得。研究室主任杨军、代表委员联络室主任崔素元的学习笔记本上,已经密密麻麻写了5篇以上心得体会。
活动上深一步
3月6日,机关党员干部来到机关扶贫点谷城县五山镇,分四组深入到30余农户家中进行走访,收集意见建议10余条。针对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机关党委书记、秘书长李传寨立即找到谷城县有关负责同志进行协商,促进问题的早日解决 。
把活动搬到田间地头,这只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一个步骤不少,一个环节不省,一个标准不降。‘规定动作’不变通,‘自选动作、特色动作’出成果。常委会领导提出了精准化、精细化的目标任务。
为了让干部学有所得、学以致用、用以促学,防止形式主义和“空对空”。他们用“八个一”夯实活动基础:一是精学一批论著。采取集中研学、专家导学和个人自学相结合,各党支部每周组织半天学习,每名干部读书笔记不少于1万字,每天自学时间不少于1小时。二是组织参加一系列专题讲座。邀请市委党校教授作专题辅导和“襄阳百杰”作典型事迹报告。三是集中开展一次学习交流。举办 “践行宗旨、争做好干部”学习体会交流会。四是开展一次专题调研。常委会党组及机关党委班子成员分别到联系点调研时间不少于3天,机关干部到扶贫点、社区走访时间不少于3次。五是撰写一篇以上学习体会,县级干部至少写两篇。六是开展一次“假如我是服务对象”的大讨论。七是开展一次警示教育,观看反腐教育光碟,学习“为民务实清廉”先进典型事迹。八是进行一次学习成果检验。观摩学习笔记、心得体会,进行知识测试,真正实现学有所获。
“放下架子走出去、敞开大门请进来”。在征求意见环节,他们采取专题座谈、问卷调查、上门走访、群众评议等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诊于民、问需于民、问暖于民,给自己“挑刺”,请群众“找茬”。在一个月时间里,问卷调查540余人,汇总出5大类62条意见建议。
整改上先一着
“螺丝扣”拧得更紧。实行党组(扩大)会议、主任办公会议每月定期召开制度,总结当月工作,研究布置下月工作,细化责任,月结月清;在一楼大厅电子显示屏上及时发布领导去向,及时播报重要工作信息。上下班时间“惯例”被打破,在樊城居住的机关干部主动把下班时间往后延长半个小时。机关干部操办大事,主动报告,自觉遵守“约法三章”。
3月18日,《农村扶贫条例》及《促进革命老区发展条例》执法检查组一行结束了一天的检查,从枣阳回到襄阳市区已经是晚上7点,没有安排就餐,大家各自回家吃饭。“活动开展以来,公务接待悄然‘变脸’,‘三堂’会审进行事前把关,限定陪同人员,不用烟、中午不饮酒、安排家常菜,标准比以前降了一半,3月份接待费用仅占去年同期的十分之一”谈起机关公务接待工作的新变化,接待科科长李加盛在轻松中透出喜悦。
公车也被戴上了“紧箍咒”。节假日公车一律封存,就连老领导专用车也纳入机关管理的“笼子”,机关干部私事用公车的现象不见了,公车费用比同期减少三分之一。
这些,只是人大机关改进“四风”,“未查先改”的缩影。活动刚一开始,他们就自觉“照镜子”,主动“正衣冠”。 对违规作法“叫停”,向铺张浪费“说不”,对陈规陋习“开刀”,向奢靡之风“宣战”。聚焦“四风”,剖析原因,对症下药,在边学边改、立行立改中将活动不断引向深入,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
人大常委会最大的优势是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最重要的工作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如何达到“真出汗”、“ 真排毒”的疗效,真正让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满意?他们决心用制度加以约束,推动改进作风的常态化长效化。梳理完善现有制度,认真做好 “废、改、立”工作,做到用好的制度机制管人、管事、管权,从源头上防止“四风”。 针对人大代表提出的“人大对重大事项的监督力度不够”的问题,他们正在着手修订《市人大常委会关于重大事项决定的办法》、《专题询问办法》、《代表议案建议评价办法》;针对基层人大组织和人大代表提出的“代表作用发挥不够,服务代表机制不够完善”等意见,他们挖掘“内力”,外出“取经”,拿出一套可行的办法;针对“三会”服务中的差距,他们把重新梳理人大机关办文、办会、办事制度纳入日程,切实提高公文质量,认真做好会务服务,注重办事细节,努力做到“办文零差错”、“办会零失误”、“办事零缺陷”;针对后勤接待管理工作不同程度存在铺张浪费的问题,抓紧完善制度,对规范公务接待、简化公务活动、规范外出考察、加强廉洁自律、严格车辆管理等作出明确规定。
人勤春来早。3月11日,《农村扶贫条例》及《促进革命老区发展条例》执法检查组开始了为期一周的检查日程,检查组轻车简从,深入有关县市区,专门挑选最偏远、最贫穷的6个村和10余家农户进行实地查看,着力推动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群众的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用电难、住房难问题;常委会计划6月份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专题询问,现在相关工委已经提前开始了筹备工作;今年人代会的议案建议分工督办工作也比往年提早了一个月时间。党组成员和党委班子成员纷纷走出去,积极到各自的联系点调研、走访,融入经济发展一线,贴进基层,感知群众冷暖。各项工作实现了提能、提质、提速、提效的目标。(襄阳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佘俊 费建春)
责任编辑:唐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