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探访武汉长江大桥上的养桥“保姆”

23.01.2017  19:39
    1月20日,大寒节气,进入春运第八天。这天也是我国传统习俗中的小年。

    横跨武汉龟、蛇两山间的武汉长江大桥在凌冽寒风中依然巍峨挺拔。一列列承载着南来北往旅客的列车从大桥上疾驰而过。

    武汉桥工段长江大桥车间保养二工区工长陈卿明带着一班养桥工正在大桥明桥面上进行巡检,他们目送一列列春运列车在大桥上顺畅通行。

    武汉长江大桥于1957年10月建成正式通车,是我国建造的首座公铁两用钢梁桥。武汉桥工段长江大桥车间保养二工区的三代养桥人,他们从大桥通车至今的60年历史变革潮流中一直秉承“人在桥上,桥在心中”的养桥精神,牢固树立“大桥无小事,大桥不能出事”的安全理念,他们日夜守护在大桥上,精心养护大桥设备,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呵护着大桥的安全通行。

    进入春运,加强大桥铁道线检测和钢梁体的巡检是养桥人的“必修课”。大桥的检测和巡检工作有二十多个项目,每天他们无暇欣赏长江上的风景,而要迎着寒冷的江风,一处处检查钢梁桥体上每一颗铆钉。他们使用道尺这一铁路线路专用检测工具,一米一米地检查明桥面上的铁道线路几何尺寸,或使用道钉锤和弦线检查轨道上的温度调节器和钢轨面平顺度。他们还要从大桥中部的钢板弦梯下到桥墩上检查大桥钢梁体下部状况。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工区要组织作业班组申请临时“天窗点”进行处理整修,确保春运列车的安全通行。

    武汉桥工段长江大桥车间保养二工区工长陈卿明是第三代养桥人。陈工长介绍: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我们养桥工就是长江大桥的专职“保姆”。保养二工区现有桥梁工26人、线路工3人。这是一群鲜为人知的大桥铁路线守护者,他们年复一年,不分寒暑,精心维护大桥,保证京广线咽喉的畅通。

    54岁的杨足良是工区里年龄最大的“老桥梁”,已在桥上工作了35个年头。杨师傅说,每天有240多列火车要从桥上经过,守桥护桥责任重大,夏天钢轨烫得脚底板痛,冬天冷风吹得人浑身哆嗦,但打磨钢轨、抹油、检查路况等,他和工友们都不敢有一丝马虎。桥上的每一段钢轨、每一颗道钉,他们都已熟记在心。

    “我参观过国内很多大桥,但在我心目中,武汉长江大桥最完美。”杨师傅说。

    保养二工区的26名桥梁工中就有12人是养桥工的后代,他们从父辈手中接过部分工具,担当起长江大桥的养护重任。工长陈卿明和班长胡建刚的父亲以前是工区的老班长,他们现在已经退休离职,但依然心系大桥,几代养桥人有时聚在一起探讨桥梁养护技术,父辈们总是在他们遇到养桥工作难题时为他们“传经送宝”。桥底的纵向钢梁,是长江大桥的“脊梁”,它们承担了桥身主要重量。怎样呵护主钢梁?每次更换枕木作业时,要在枕木下铺上一层浸过黄油的羊毛毡,以减少枕木对主梁的磨损,还可以减轻车辆通过时对主梁的冲击力。这就是父辈交给他们的“绝活”之一。

    大桥上冷风嗖嗖,人站在桥上已深感寒意。大桥养桥人奋战在春运一线,日夜守护着大桥的安全畅通。正因为在这些大桥专职“保姆”的精心养护下,武汉长江大桥的养护维修水平一直位居全国铁路前列,钢梁桥的养护更是全路的示范。两次桥梁检定试验结果表明,大桥技术状态保持良好,无严重结构病害。在2012年11月武汉国际桥梁科技论坛上,多名桥界大腕赞扬武汉长江大桥堪称“养桥”标本,多年的良好管护功不可没。大桥自建成通车至今,实现了无一起责任行车事故的记录,保证了京广线咽喉的畅通。

    陈工长说道:“今年武汉长江大桥将迎来建成通车60周年,我们要让大桥迎来生日时更显年轻靓丽!”

    虔心护坦途,人生几春秋;大桥今无恙当惊世界殊。正因为有长江大桥车间保养二工区三代养桥人的精心养护,虽然历经60年的风雨,大桥依然显得年轻。

54岁的杨足良是工区里年龄最大的“老桥梁”,已在桥上连续工作了35个年头。这是杨足良在检查支座状态

大桥巡检是养桥人的“必修课”,他们每天在明桥面上要来回走十余公里

大桥养桥人迎着寒冷的江风检查大桥钢梁体下部状况

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工区要组织作业班组申请临时“天窗点”进行处理整修,确保春运列车的安全通行

防护员标准化作业,迎送一列列春运列车在大桥上顺畅通行

长江大桥车间保养二工区担任了6年工长,他是武汉长江大桥上的第三代养桥人

认真检查轨道上的温度调节器,将检查数据记录下来进行综合对比

使用弦线检查轨面平顺度,需要多人配合才能完成

养桥人使用道尺这一铁路线路专用检测工具,一米一米地检查明桥面上的铁道线路几何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