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中的“幕后英雄”

20.01.2017  17:02
    人们熟悉的“火车头”,在铁路系统中称之为机车。机车完成牵引任务后,就要回机务段整备场进行整备作业,经过精细完成的清洗、加油、上砂、检测、维修等各项工序,确保机车“吃饱喝足”后,机车才能够出库开始新一轮的征程。

    在机车整备场,有“干砂工”这么一个鲜为人知的工种,主要是对入库“火车头”进行整备和补砂,为了防止“火车头”砂箱板结、堵塞,加入“火车头”的砂子必须是干燥的,所以大家习惯称呼他们为“干砂工”。

    砂子的作用在于为机车制动或防止机车在雨雪中行车时车轮空转滑行。“干砂工”24小时坚守在机车整备场岗位,用责任和汗水维护着钢铁大动脉的安全畅通。

    走进“幕后英雄”

    冬季的白天总是那么短暂,夜幕悄悄的笼罩着该段机车整备场,高悬的灯桥也渐渐的亮了起来。远远望去,“干砂工”的手电筒的灯光与不停变换的信号灯、流动的机车车灯交相辉映,光影成趣,不停变幻闪烁的一束束光线,记录着“干砂工”们忙碌的身影。

    武汉铁路局江岸机务段整备场坐落于亚洲最大的编组站----武汉北编组站,该段主要担当京广铁路线郑州北至株洲北间、京九铁路线麻城至阜阳等主要干线的货物列车牵引任务,乘务总里程3514公里。“由于牵引运行区段大部分在山区、丘陵地段,线路坡度较大,每台机车回库后,车上的8个砂箱基本都需要补充,遇上雨雪天气,干砂工的工作量要增加一倍,非常辛苦!”  该段分管检修的副段长周小军认真的说。

    该段南整备车间上砂组有12名职工,平均年龄48岁,要对全段352台电力、内燃机车进行沙箱补砂。每个机车砂箱要储备三分之二以上的砂量,大约200至270公斤的砂子,才能保证机车行车安全的要求。当问起一个“干砂工”一个班下来要上多少砂子时,56岁的“干砂工”孙广胜乐呵呵的说:“平时一个班基本都要加八九吨的砂子,现在春运期间运输任务加大,一个班要加十二吨左右的砂子,如遇雨雪天气一个班加的砂子要超过十五吨。”

    笛声就是“命令”

    1月17日0点19分,该段本段整备场3条机车股道排满了“长龙”,陆续入库的机车排队补砂。

    冬天凌晨的寒风异常刺骨,“干砂工”郭昌盛的额头上却闪烁的汗珠。把装满砂子的推车推到机车砂箱旁,打开砂箱,铲砂,装砂¨¨¨  “干砂工”郭昌盛在争分夺秒的重复着上述动作。

    由于场地条件限制,每次机车上砂只能使用手推车将砂袋运送到机车旁,再用专用铁锹一锹一锹向砂箱内补砂。尤其是新型HXD1B机车,砂箱口比较高,加起砂子非常吃力。

    “HXD1B301号机车入库!”随着急促的“两声汽笛”,HXD1B301号机车缓缓驶入整备场。火车笛声是铁路人执行作业任务的一个语音符号,它虽是简单的,内容却是丰富的。干了近20年的“干砂工”郭昌盛,听到机车笛声时,像似打了“鸡血”一样,浑身又充满了力量:拿起铲子,推着砂车奔向刚停轮的机车。

    “我真的很普通”

    机车上砂,看似简单,实际上手、眼、身、法、步都要跟上才行。在储砂房里,这些“干砂工”常常为了掌握好上砂技术,一次次地挥舞着铁锹和簸箕模拟演练上砂的角度,胳膊抡肿了,手磨出了血泡也浑然不知疼痛。经过成千上万次的苦练,他们精确掌握了操作要领,能够上砂不撒,推车不晃,雨天用身体护砂,面对砂箱精准、快捷上砂无人可比。

    当然了,上砂也有轻松的时候。闲暇之余,“干砂工”们会围着金灿灿的砂子,热情地讨论起砂子的品相,说南方的砂子比北方的砂子细腻,而且没有尘土……一粒粒砂子,看似渺小,却是“干砂工”工作的全部。说起砂子的时候,他们常常想起那些迎着风雪、顶着刺骨寒风或在酷暑三伏天工作中难忘的日日夜夜。

    班组、车间每次推荐“干砂工”董福明为优秀共产党员时,他总是委婉的拒绝:“我们干砂工真的很普通,还是把荣誉留给别人吧!”这就是我们的“干砂工”,尽管他们远离人们的视线,隐藏在铁路行业的深处,他们没有被我们忘记。“干砂工”挥舞铁锹,推着小车穿梭于密织的股道间,日复一日地为机车上砂的身影,向人们诠释着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铁路人高尚品质。

    春运工作正酣。在万里铁路线上,还有无数像“干砂工”一样的铁路人默默地站在运输生产的背后,用各种各样的  “砂子”悉心守护着列车的运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