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进行时】教师热议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形成体系完整、科学系统的新闻思想。2017年12月,《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要论》出版。2018年6月,《习近平新闻思想讲义(2018年版)》出版。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近日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精神,部分体会如下:
院长强月新教授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不可偏离的指导方针和工作原则。但是,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并不意味着对负面问题避而不谈、视而不见。面对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新闻媒体更要“澄清谬误、明辨是非”“激浊扬清、针砭时弊”,积极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所谓正面宣传,是以宣传正面内容为主,以报道成绩、表扬先进、肯定典型的形式出现。舆论监督,则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介对党和国家各级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批评、赞扬、建议),包括对决策和行为的监督。舆论监督是加强党的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新闻媒介的重要职能和固有属性,更是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力的重要形式。
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总书记深刻阐述二者的关系,指出“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具体而言,这种统一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都应具有积极的、建设性的出发点。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的表现形式及侧重点虽有所不同,但二者都应具有积极的、建设性的出发点,都希望通过新闻报道来推动工作,维护好改革开放和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二是都应始终坚持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无论是正面宣传还是舆论监督,都必须在准确报道具体事实的基础上,从宏观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确保事实正确,秉持客观公正是二者都必须具有的特质。
三是都应提升报道艺术,把握“时”、“度”、“效”。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展开必须要尊重新闻传播规律,把握“时”、“度”、“效”,识大局、有分寸、讲成效,弘扬主旋律。在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中,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善用手中的权力,还原事实、揭示真相。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更要坚持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相统一,科学把握新闻舆论工作的政治导向,实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鼓舞人,为全面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奠定良好的新闻舆论氛围。
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波教授: 《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要论》中强调党性人民性的统一,要求把对当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把人民群众作为新闻报道的主体。习总书记的相关论述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新闻传播思想的思想脉络,解决了传媒实践中所遇到的现实问题。
今年恰逢《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在《共产党宣言》的第二章中,马克思指出共产党人有两个特点。第一点是共产党人没有特殊的利益,即共产党应该代表普遍的利益,而非某些特殊团体的利益,即代表人民的利益。马克思又谈到共产党人应当有自己的思想,并且通过思考切中现实中的问题,解释现实,并为实现普遍的利益,实现自由人的联合提供方向。人民性和党性的统一在于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在利益代表上,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而且党的理论应为人民利益的实现提供思想保障,共产党人应保持理论和思维的活力,拒绝僵化,保持批评精神,让理论能够真正地切中实践、结合实践和指导实践。如果思想缺乏活力,不能坚持正确的传统,不能吸收新的养分,会导致缺乏工作能力,不能真正地代表和实现人民的利益。因此,新闻和宣传工作者在进行实际工作时,切勿忽视理论的重要性,切勿忽视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理解,切勿忽视对现实的关照和反思。
冉华教授: 我们一般把第一次工业革命称作蒸汽机技术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称作电力技术革命,第三次是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信息技术革命,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伟大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其核心技术是AI、量子计算、物联网。如果说历史原因使得我们先后失去过三次工业革命的机会,那么发轫于21世纪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让中国第一次与发达国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这是历史的使命也是现实的考验。技术范式的创新一定会带来社会经济范式的变革,在信息传播领域集中体现为信息技术引发了世界范围内传媒业的大调整,中国新闻传播业也正在经历这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现代化进程中社会阶层分化结构性矛盾冲突都为新时期的信息生产舆论引导提出了尖锐的新问题,在坚持真实、客观、负责任的基础上如何澄清谬误如何凝心聚力,以成就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严峻的现实问题。所以,习总书记高度重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强调利用新技术新应用新渠道新平台创新媒体传播方式。
姚曦教授: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首次提出广告宣传也要讲导向,意味着广告舆论的正确导向性成为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告舆论和新闻舆论皆是现代社会最活跃、影响最广和能量最大的两种舆论,共同构成了现代舆论传播的两大景观。广告舆论是广告传播过程中形成的舆论,广告传播活动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将受众置于意识形态的包围中,现代广告的“说服”本质得以实现的途径就是引导舆论。而从广告舆论作用的对象来看,广告舆论影响力波及到广告利益相关者、广告管理者、广告批评者和广告受众,是主体基于共同利益思考的产物,群体性利益得以在广告舆论展现,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和一致也应体现在广告舆论中。从广告舆论结构性功能看,广告舆论是广告主张的传声筒,更可以是政治宣传的辅渠道,在互联网时代,广告通过社交媒体在沟通中实现说服,在互动中进行舆论引导,广告舆论渗透到个体的认知过程中,并波及到了宏观上的文化和政治层面。广告舆论同新闻舆论一样应该成为党加强舆论热点引导,增强正面宣传,影响社会价值观的重要工具。
陈刚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的新闻舆论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和组成部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一贯坚持的新闻立场、舆论思维和传播理念。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新闻舆论思想的一个体会就是如何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和科研中。例如,关于新闻舆论工作规律的深刻揭示,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尊重新闻规律,真实客观,把握时、度、效,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要求“创新新闻传播的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努力提高“四力”: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指示“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努力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教学中,需要融入贯彻这些新闻思想,努力培养新时期的新闻工作者;在科研中,做好“互联网新形态下中国传播能力建设”的课题,思考如何提升新时期中国的传播能力建设问题。
肖珺副教授: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对新闻舆论工作做出了一系列系统深入的理论阐述和高瞻远瞩的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48字方针”的职责使命,其中“联接中外、沟通世界”体现了面向世界的时代特质。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不遇的大变局中,中国的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受到国际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习近平指出:“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增强国际话语权是当前对外宣传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是其中的重要工作,要让国际社会听得到、听得清、听得进。
总的来看,一方面我们目前对“进口话语”还有相当依赖,另一方面,丰富的中国实践还未能催生出丰富的中国话语。因此,在构建融通中外话语体系的过程中,我们要以文化自信作为基础,要充分、有效地解释中国经验、中国道路,深入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方式,用富有中国特色的话语表达影响国际舆论,将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梦、新安全观等从“中国话语”发展为“世界话语”。
吴世文副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多次就新闻传播工作发表谈话、做出指示,尤其是在党中央新的领导核心班子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发表了意义深远、影响巨大的历史性重要讲话——“8•19 讲话”。在2016 年2 月19 日召开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他又一次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做出一系列重要论述(“2.19讲话”),体现了党中央对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与目标方向的基本定位和明确要求,也为做好新时期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原则性、方向性思路和办法,大大丰富了党的新闻理论。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新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需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但是,在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实践中,却存在诸多背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问题。例如,个别媒体和新闻从业者缺乏职业操守,假新闻与新闻腐败等问题时有出现,严重背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要求和专业精神,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一些媒体和新闻从业者缺乏社会责任意识,未能将履行社会责任放在首位;部分媒体未能抵制商业诱惑,未能做好传播人类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工作,亦未能准确、及时地为公众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等等。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关注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其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开展研究。
王敏博士后: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新闻舆论工作发表多次重要讲话,提出一系列富有前瞻性的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形成兼具时代性、纲领性和战略性的新闻舆论思想。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既倡导创新,亦是创新典范,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创造性发展。习近平指出,新闻舆论工作应“推进理念、内容、手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创新”。全方位创新是新闻舆论工作创新的总体目标,理念、内容、手段、体制机制创新是重点和突破口。
习近平提出的新闻舆论工作者“48字”职责使命,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是战略视野的理念创新;他要求“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设计融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好栏目”,“创办脍炙人口、寓教于乐的好节目”,对于内容创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他强调“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构建现代传播体系”,描绘出传播手段创新的蓝图;他要求“深化新闻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凝聚人才,灵活用人,激活队伍,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新闻舆论工作尤其如此,是否善于创新,是否能够做到常做常新,是其发展壮大、保持强大生命力的关键。
(编辑:陈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