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婚背后的农村青少年发展困境

02.12.2014  13:03

    云南金平县十几岁的少男少女辍学结婚生子并不罕见,生了几个孩子仍未到法定婚龄。村民多认为现在生活不错,衣食无忧,不需要用知识改变命运。县政府称一直在努力抑制早婚现象扩散,采取“控辍保学”措施,但处罚难操作。(12月1日《京华时报》)

    在传统农业社会,早婚是一种普遍现象;在现代工业社会,早婚成为一种偏离法律规范和公众期许的失范行为。然而,在远离公众视线的偏远农村地区,早婚却成为一种见怪不怪的事。这里面,固然有部分农民家庭观念、生育观念陈旧的因素,也和那里青少年的发展困境密不可分。

    从表面上看,早婚现象是农民“小富即安”的产物;从本质上讲,早婚现象是农民出路单一化、人生定型化的结果。在教育资源失衡的格局下,那些难以通过高等教育改变命运的农家子弟,外出务工便成为不可回避的宿命。为了让孩子早一点“收心”,同时也是为了降低婚嫁成本,早婚在外人看来不可理解,男女双方家长却觉得是理所当然的选择。

    阶层固化、社会流动渠道狭小逼仄,辍学打工就会成为许多农家子弟的人生轨迹。不是说农民现在的生活很好、不需要用知识来改变命运,而是在坚硬的现实面前,他们如何增添人生突破的信心和能力。倘若拥有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过早走上婚姻之路的青少年就会少很多。早婚说到底是一种“揠苗助长”的过度社会化,可能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社会学实证研究证明,在子女“跳出农门”无望的背景下,早婚关系是代际关系变动的结果,即养老倒逼婚姻:父母希望早日完成人生任务以便趁年轻力壮为自己积攒养老资源,子女在接受早婚要求的同时也通过婚姻向父母索取大量家庭财富,代际之间的理性博弈助推了早婚的出现。

    早婚现象投射着社会变迁的集成影像,也和当下农村代际关系变化和农村青少年生存生态密不可分。减少早婚现象,“控辍保学”只是治标,促进教育均衡、提高教育改变命运的能力才是根本。就此而言,面对早婚现象我们不能进行先入为主的评判,而是要关注背后的利益诉求。(杨朝清)

(见习编辑 金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