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每天当作迎检日——江夏区探索文明建设长效机制见闻
编者按
今年2月28日,武汉市获评全国文明城市。“摘冠”之后,一些城区乱穿马路、乱停车、乱扔垃圾等问题出现反弹。怎样建立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面对这道“必答题”,江夏区守住迎检标准不放松,每天坚持,久久为功,其理念和做法值得推广和借鉴。
世纪广场是江夏区人流最为集中的地区。20日晚9时许,广场上游人逐渐散去,地面上散落的垃圾只有零星几片。
江夏区环卫科长陈玉梅感慨道:“往年此时,广场上总是垃圾遍地。今年以来,来这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加,但乱丢垃圾的现象大为减少。”
江夏区文明办负责人认为,要防乱扔垃圾、乱穿马路等问题回潮,对不文明行为的劝阻、教育乃至惩罚力度不能松,财力投入、制度支撑不能减。“文明城市建设不能止于夺牌之日。只有将每天都当作迎检日,文明建设成果才能得以巩固”。
近日,本报记者进入江夏城区街头巷尾,了解“文明江夏”的实际行动。
市场管理员常年巡查
11日中午时分,东港街小菜市场人来人往,刚下过雨,路面干净整洁,看不见散落的菜叶或污水。
退休教师肖生祥在这里买了10多年菜。“以前到处是垃圾、脏水,没地方下脚!我们老年人怕滑,都不敢走。”肖生祥说,今年,水泥路修起来了,管理人员进来了,菜场大变样,进来买菜心情很愉快。
区城管局协管员李久英是菜场管理员,每天至少巡逻3趟。看到有摊贩将蔬菜摆到水泥柱子上,她立即帮忙把菜搬回摊位,劝导说:“不能摆出来啦!”摊贩金桂不好意思地笑一笑,说:“还是有人管好,这样大伙都会守规矩。”
据介绍,今年以来,全区投入逾2000万元,新建藏龙岛梁山头等3个集贸市场;改造升级郑店、山坡、乌龙泉等7个市场;其他街道中心集镇农贸市场均实施了整治达标。
城东大市场投入600万元改造升级,来买菜的皮先生说,比过去干净了很多。菜贩叶光金拿着扫帚仔细清扫摊前的积水。“有保洁员扫,我们也要爱惜,环境卫生要靠大家共同维护!”
交通引导员坚守路口
18日清晨8时许,文化大道十分安静。文明交通引导员陈士琴站在熊廷弼街执勤,偶有一两位老年人闯红灯过街,她挥一挥手中的小红旗,对方便会意,不再往前走了。“以前可不是这样子,有一个人闯红灯,后面一大排人就跟着走。现在,80%以上的人都会守规矩。”陈士琴说,只有少量老年人不习惯看红绿灯,或者眼神不好,还是会误闯。
葛春阳在路口执勤3个多月,如今,她挂在胸前用于指挥的口哨已经很少响起了。“大家看到我站在路口,就会自觉不乱穿马路。”
纸坊城区文化大道有5个主要路口。早晚上下班高峰期间,这些路口均有8位引导员。他们由城管“门前三包”工作人员和一部分协管员组成,长期坚守。
在谭鑫培路口,一位婆婆对志愿者周勇连连夸赞:“他不光指挥交通,上次我不晓得车站在哪里,他还开面包车送我过去。”原来,文化大道正在进行地铁施工,901路公交站点迁移,好多人走到路口便向周勇打听。有时看到老年人行动不便,周勇就会花几分钟时间送他们过去。
督查员天天“挑刺”
文明的养成来自细节。采访中,记者见一位工作人员手持蓝色卡片,到一些单位暗访打分。卡片正面印着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内容、武汉城市精神等,背面是武汉市城区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实地考察标准,包括社区宣传氛围是否浓厚、工作人员言谈举止、禁烟标识处有无抽烟现象等。
原来,他是江夏区创建办聘请的第三方测评人员。从5月开始,江夏区创造性引入第三方考评机制,测评人员对全区14个重点单位,16个街道、办事处和50多个责任点位,每月定期走访,对照标准进行考评。区创建办每月召开调度会通报。对排名靠后的4个单位,区文明委领导对其负责人进行约谈。
6月,第三方考评组暗访发现:一些街道、社区、村湾文明城市建设宣传氛围有所松懈,不少电子宣传栏破损、停播或播放其他内容。考评组提出后,区创建办马上责令整改。
第三方考评每月一次,每月暗访时间为一周。为防止空当期工作出现反弹,江夏区组建了另一套班子:文明城市建设督查组。
江夏区文明办副主任张泓介绍,督查组由文明城市建设责任主体单位的14名组员组成,每天走进各单位及其责任点位督查工作,发现问题当面提醒;整改不力则下达书面通知单,限期整改。第三小组组长熊杰说,自己几乎天天在街上“挑刺”。
富丽园建材小区面积9万余平方米,因管理不善,垃圾成堆、臭气熏天、污水横流,居民意见非常大。今年7月,督查组多次现场协调,成立业委会,并为社区协调资金10万元,帮助他们聘请保洁公司,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据统计,5月至10月,督查组共发现632条问题线索,全部责令限期整改。如有推诿拖延,立即启动追查问责机制。截至目前,已有7个单位、15名党员干部被问责处理。
经过近一年探索,江夏区建立了区级领导对口联系、排名通报、文明交通劝导、投入保障机制等十大工作机制,文明之树强根固本、不断生发,逐渐固化成一种生态。(卢平川 胡弦 李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