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丹心 无字丰碑——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
新华网北京12月13日电题: 汉水丹心 无字丰碑——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
新华社记者吴植、魏梦佳
当来自南方汉江上的一库清水从渠首倾泻而出,蜿蜒北上,泽被北方,有一个群体需要铭记——移民。为成就中国半个世纪的调水梦想,湖北、河南34万库区移民告别了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水土,放弃了世世代代沿袭下来的生计。无数的人都没有留下名字,而是作为南水北调移民的整体,服从了迁徙再迁徙、改变再改变的命运。
这是继三峡工程之后,我国规模最大的水库移民“大迁徙”,其强度之大、速度之快,在世界水利史上几无前例。没有这群人的坚韧付出与巨大牺牲,南水北调这项世纪工程不可能成功。
故土难离
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跨流域生态调水工程,旨在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其中线工程于12月正式通水,主要向京津冀豫地区送水。为满足中线工程调水目标,湖北省十堰市5个县市区18万多人口,以及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16万多人口必须搬迁。
鄂东黄冈市团风镇黄湖移民新村,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近200个外迁移民安置点之一。4年前,鄂西北郧县安阳镇有874户3721人跨越千里,把新家安在这里。
可当初,没有人乐意迁往他乡。按照移民政策,时任安阳镇余嘴村党支书的赵久富本可在老家安置,但为了用实际行动说服和带领大家,他主动选择外迁,舍下80多岁的父母。赵久富的父亲心中不舍,嘴上却说,你是干部,要是你不带头走,南水北调就办不成了。
刚到黄冈,移民们都不适应,许多人情绪波动。为了能让乡亲们稳住并发展起来,作为新任移民新村社区党支部副书记的赵久富做了大量艰辛的工作。如今,移民们都找到了比过去在偏远山区更多元的致富出路。
但今年59岁的老赵心里一直觉得愧对父母。去年,他的父亲在老家去世了,母亲的腿脚也越来越不便。今年中秋,老赵赶回老家与母亲团聚。临走时,他来到汉江边,装了点家乡的水和土,准备带到新家去。他说:“因为母亲说了,老家的水土带到新家去,要世世代代,水土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