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无所不能”隐患也不少 首部法规已出台

05.09.2016  05:35

  从汉马路线拍摄到武汉城市宣传片,从地震救援到牛山湖破垸分洪,如今越来越多的无人机融入到了市民的生活。

  与此同时,无人机发生事故,造成人员受伤、财产损失的事件也被媒体多次曝出。“外表光鲜”的无人机背后,究竟存在着哪些问题,如何杜绝?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无人机“无所不能”:

  航拍、送货,还能帮忙救援、排堵

  今年年初,市民李先生在江汉路一家科技店铺内,购置了一架价值6000多元的无人机。“平时就喜欢玩摄影,也可以给儿子当玩具”,李先生说。最近每当周末闲暇,他都会带着儿子一起去江滩玩无人机。据出售该无人机的店方负责人介绍,最近几年,私人购置无人机越来越多,一般会选取价格较低的型号。“最多一个星期卖出过两台。

  位于古田二路的云豹救援队总部装备室里,摆放了大小16架无人机。队长向东介绍,从2011年建队至今,他们就采用了无人机救援,曾参与过尼泊尔地震、雅安地震、鲁甸地震、十堰水灾泥石流、监利沉船等突发事件救援。

  与救援队一样,市内的城管、交警、公安等执法部门,也陆续引入无人机。

  2015年8月25日,武汉后湖街城管部门首度利用无人机在辖区范围巡航执法,令新增违法建设无处遁形。

  10月7日,无人机首次协助武汉交警升空排堵。11月18日,公安部举办的首届中国无人机警务技能大赛落幕,武汉市公安局摘得“航拍制作全景图”大奖,成为全国领军队伍。

  记者发现,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民用无人机已经应用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电力巡检、警用消防、新闻影视、物流配送、婚庆旅游、国土测绘等诸多领域均有无人机的参与。

  警用消防是近年来无人机应用的热点之一。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11月,已有25个省市区公安机关,配备了近300架(套)警用无人机,涉及50种型号。

  2015年6月15日,新华网组建了国内首支新闻无人机队,率先开启了新闻采集的“飞行模式”。

  无人机很“娇气”:

  怕风怕高温,“黑飞”会惹麻烦

  如果说无人机为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那么随之而来的各种新问题却让我们对它“又爱又恨”。

  “无人机很娇气”,已从事无人机摄影5年的市民王先生说,空中飞行时既害怕大风又恐惧高温。

  今年夏天,王先生的无人机在半空中一个机翼发生故障,他立即降落无人机后才发现,由于高温导致飞机的机翼连接处发生损坏。王先生说,无人机的操作范围有限,在飞到高空及大型建筑背立面时,偶尔会“不听使唤”。同时,在飞行拍摄中,还可能侵犯他人的隐私。

  据了解,2015年6月,南京市民杨某和陈某操作无人机航拍作业时出现故障,无人机坠毁在南京市地铁1号线高架轨行区,造成地铁运行延误。

  去年4月,北京市平谷法院一审以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北京一家企业负责人及三名无人机飞手有期徒刑1年6个月,缓刑2年。据悉,此次发生在2013年12月29日的黑飞事件使得首都机场的部分航班空中避让、延误,对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造成经济损失18148元。

  管理:

  无人机首部“交通法规”已出台

  记者调查获悉,目前无人机的管理主要从无人机驾驶员这一“基础”及无人机飞行云系统这一“上层”进行管理。

  2013年11月至今年7月,民航局发布系列文件,规定无人机系统驾驶员需持主管机构颁发的有效证件上岗,证件定期更新。

  相比而言,无人机飞行计划和空域使用管理的难度更大。一方面,无人机的成本相对较低,数量较大,大大增加了飞行计划审批的工作量;另一方面,由于无人机结构简单、体积较小且飞行高度很低,难以做到及时有效的跟踪与管理。

  因此,民航局在《轻小型无人机运行规定(试行)》中首次提出无人机云系统的概念。该规定被视作我国无人机领域的首部“交通法规”。根据这一文件,中国AOPA联合多家无人机相关企业开发了首个无人机云系统“U-Cloud”。用户可以进行实名注册。通过该系统,用户可以完成飞行计划快速报批,实现数据共享,并接收气象、航行等信息。与此同时,空管部门可以通过该系统,进行无人机飞行过程实时监视,保证无人机在安全区域飞行。

  今年3月,U-Cloud无人机云系统已经通过民航局的审定,开始试运行。据了解,该系统将与有人机管理系统进行无缝对接,实现空域一体化管理。

(编辑:刘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