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民宿迎新标准 侵犯隐私将降级
旅游民宿又迎来新标准了。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公开发布《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以下简称标准),规定了旅游民宿的等级和标志、基本要求、等级划分条件、等级划分方法,适用于正式营业的小型旅游住宿设施,包括但不限于客栈、庄园、宅院、驿站、山庄等,代替了此前2017年发布的版本,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文化和旅游部官网
标准规定,旅游民宿开业一年后可自愿申报星级评定,近一年应未发生相关违法违规事件,经评定合格可使用星级标志,由低到高分别为三星、四星和五星。经营过程中出现卫生、消防、安全等责任事故,或发生重大有效投诉、私自设置摄像头侵犯游客隐私等,造成社会恶劣影响的其他事件等,将取消星级。
突出服务性、安全卫生性和地方特色体验
为了顺应近几年民宿旅游业态的发展,2017年,彼时的国家旅游局就曾发布《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于同年10月1日起实施,首次对民宿进行分级定义。据文化和旅游部介绍,此次标准相对于上一版本有所差别,更加体现文旅融合的观念,加强对卫生、安全、消防等方面的要求,健全退出机制;将旅游民宿等级由金宿、银宿两个等级修改为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三个等级,并明确了划分条件。
该标准首先定义,旅游民宿是利用当地居民等相关闲置资源,经营用客房不超过4层、建筑面积不超过800平方米,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在等级上由低到高分别为三星级、四星级和五星级,等级的标牌、证书则由等级评定机构统一制作。标准对于旅游民宿提出的基本要求,主要表现在规范经营、安全卫生、生态环保等方面。
例如,在规范经营方面,应符合治安、消防、卫生、环境保护、安全等相关要求;服务项目应通过文字、图片方式公示,并标明营业时间、收费项目应明码标价。在安全卫生和生态环保方面,安全标识应醒目、配备必要的逃生安全措施,从业人员应按照要求持健康证上岗,生活用水和室内外装修用材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
标准提到,旅游民宿开业一年后可自愿申报星级评定,近一年应未发生相关违法违规事件,经评定合格可使用星级标志,有效期为三年,三年期满后应进行复核。值得注意的是,标准还强调,旅游民宿评定实行退出机制,经营过程中出现卫生、消防、安全等责任事故,或发生重大有效投诉、私自设置摄像头侵犯游客隐私等造成社会恶劣影响的其他事件等,将取消星级,取消后满三年,方可重新申请评定。(如下图)
南都记者梳理注意到,依据标准,具体的等级划分指标涵盖环境建筑、设施设备、服务接待等几大板块,符合三星级标准需满足23个条件,四星级为37条,五星级则达到了50条,指标依据基础设施的完善度和健全程度不断细分,更突出服务性、安全卫生性和兼顾地方特色体验。
以“环境和建筑”指标为例,三星级标准的旅游民宿只需要满足周边环境干净整洁、建筑外观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2条;而四星级则增加了绿植维护、空气质量、周边有无医疗服务点和停车场、地方特色餐饮、有无地方生产生活方式活动体验点等6条;五星级进一步增加了民宿导向系统、非遗活动体验点的要求。
服务等软件考核对于分散式民宿等仍缺乏条件
依据《中国共享住宿发展报告2019》,2018年我国主要共享住宿平台房源量约350万个,较上年增长16.7%,覆盖国内近500座城市,其中二三线城市、特色旅游城市爆发式增长;165亿元的交易额同比上年增长了37.5%。随着国家对全域旅游、乡村旅游的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公众对以共享住宿为代表的旅游民宿接受度和消费意愿越来越高。
不过,上述报告同时指出,从共享住宿监管的实践来看,当前我国共享住宿发展仍面临市场准入要求未能充分反映新业态特征、数据共享机制不畅、社区关系问题开始凸显、缺乏长效化监管机制等问题。而近两年多次被曝光的“摄像头偷拍门”、“一氧化碳中毒”等安全事件仍然令行业发展备受困扰。
南都记者此前曾报道,为强化行业自律、引导企业规范发展,我国共享住宿领域首个行业自律标准《共享住宿服务规范》已于国家信息中心2018年11月对外发布,针对城市民宿社区关系、入住身份核实登记、房源信息审核机制、卫生服务标准等目前行业发展痛点提出了具体规范。此外,浙江、成都、海南、广东等多地也发布了地区相关办法促进业态发展。
不过,有民宿平台从业者对南都记者坦言,目前仍面临行业概念定性不足、全国统一法律规范缺失等问题,亟待专门管理办法出台,“如果都按旅游民宿标准来做,对房东而言成本也太高”,分散式的城市民宿及短租房不太容易达到这样的要求,可能更适用乡村民宿。
华美酒店顾问机构首席知识官赵焕焱认为,民宿新标准的星级等级差异划分,为民宿业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但目前,民宿分星级多只能从硬件方面确定,服务等软件考核对于散布在全国各地的大量民宿来说仍缺乏条件。他对南都记者表示,作为非标业态的旅游民宿引入星级评定,相关互联网平台或民宿经营主体在落实方面或存在更大难度,“因为平台涉及的面更加大”,但为了避免一系列安全事件发生,安全、卫生方面的规定必须详细。
“当前我国处理住宿业方面的法律纠纷,大多依照《民法通则》、《合同法》、《公司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民事方面的法律处理。”赵焕焱对南都记者提到,就大背景来看,我国的住宿业仍然没有明确全面的专门法律,而该标准的出台,其必备部分规定可以为立法提供参考。他建议,相关部门把关于民宿经营的地方试行情况进行总结,争取尽早出台全国性法律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