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闻反转中做一个等待真相的人

23.09.2015  10:43

  轰动全国的安徽淮南师范学院女生扶老人事件一波三折,21日尘埃落定。淮南警方通报称,认定这是一起交通事故,女大学生骑车经过老人时相互有接触,女大学生担主要责任,老人担次要责任。

  当一切尘埃落定,再来回望新闻,不免唏嘘。先是事发之后,女大学生发微博称老太家属赖上她,要她全权负责,呼吁在场者为自己作证。然后有目击者称,女大学生是去帮助老人而不是撞了老人。而伴随着警方介入,事情再度起了变化,不仅事故被认定为交通事故,而且女生被认定承担主要责任。

  曾经满腹委屈的大学生,为什么最终成了那个有过错的人?一波三折的新闻,无疑见证的正是某种生活的不确定性。而即便警方已经作出结论,我们甚至还可以追问:事件会再度发生逆转,展现出更多不为人知的真相吗?此事更像是一个样本,它提出的公共议题是:我们到底该如何来看待新闻的反转,以及秉承理性的态度?

  在特定的新闻事件中,出现一次乃至多次的真相反转,从舆论传播的规律来分析,是种正常的现象。一方面,社会事件往往是复杂与多面的,新闻报道却是以“”甚至是“小时”为单位呈现,如此难免出现报道的片面性;另一方面,在舆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少数传统媒体与自媒体,都有着在特定议题上掌握话语权的冲动,如此冲动之下,自然会缺乏细心求证和调查的耐心。一旦耐心不存,那么出现真相的前后颠倒,实在不足为奇。

  相较于反转的新闻,真正令人忧心的不是其他,而是网友的判断和独立思考能力。为什么女大学生的叫屈,会引发网友不约而同的声援?看到学生相撞老太事件,就自然地认定老人会讹人。这固然是基于多次类似报道后的生活经验,然而如此思维定式,真适用于每一起老人被撞事件吗?读完新闻,然后保持从常识出发的些许质疑,实在是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

  以常识来分析,其实不存在永远会反转的新闻,因为伴随着公共部门的介入,真相最终都会得以呈现。安徽女大学生相撞老太事件的缘起,在警方的调查后,最终得以还原,亦或多或少地证明了这一点。作为围观者,在保持对新闻反转的客观看法之外,最重要的仍是,保持稍许冷静,等等真相一段时间。舆论或许会走得过快,但判断可以不那么浮躁。(王聃)

(见习编辑 金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