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湖新记]刘家湖半湖烟雨半湖诗
湖北日报讯 记者李思辉
刘家湖位于枝江市马家店街道问安镇之间
东经111°47′49"
北纬30°27′24"
水域面积1.27平方公里
○全省最古老的湖泊之一
○枝江市金湖湿地公园核心
诗咏刘家湖
云随白水落,风振紫山悲。
蓬鬓稀疏久,无劳此素丝。
( 唐)杜甫
有鲤鱼般灵气的湖
昔时,滚滚长江,借着巴蜀山势奔腾而下,在枝江陡然放平,转了个大弯忽地折散了出去。这里,是长江分流之地,也是江汉平原的起点。分流咆哮的江涛在这里突然驻足、漫漶开来,形成一个个湖泊。
枝江东北七里开外,江口集镇之侧,就是有名的刘家湖。这湖,北靠仙女镇,南临焦家湖养殖场,有闸涵与长江相通。隋唐便已有之,是枝江乃至湖北最古老的湖泊之一。
刘家湖湖区历来水土肥沃,“蔓延南北,地沃可耕”。清乾隆年间,为镶蓝旗军牧地,周遭百姓无福受利。如今,铁马金戈已烟消云散,当年的都统、校尉、兵老爷们早已杳无踪迹,唯湖光、山峦、水土,以及渔樵年月沿袭的淳善依旧。
85岁的赵开富老人就生活在刘家湖边。
认识他是在今年5月初,那是梅子黄时雨的季节,淅淅沥沥的雨总是少不了的。远客雨中来,老人高兴地摩挲竹藤椅。问清来意,他更高兴了。说已经在此地生活了七八十年,最眷恋的就是这刘家湖。顺着老人的比划,我们了解了刘家湖的形状。刘家湖略呈三角形,湖岸平直,湖底平坦,无湖汊,湖中无小岛。从宏观上看,刘家湖和相邻的东湖连成一条正在游弋的鲤鱼,刘家湖像鲤鱼的尾巴。
鲤鱼古来就是有灵气的。不然,当年孔子怎么会“喂——”地一声喊住云,叫住趋庭而过的鲤,愉快地问她,“你学了诗没有?”枝江东湖、刘家湖不仅形态若鲤鱼,而且确有鲤鱼一般的灵气。
故事和一个美人有关。
刘家湖相去上十里处有一座仙女庙。相传300年前,这里住有一位天姿国色的富家小姐。她欲与一贫苦农家儿郎成亲,其父不允,小姐便投刘家湖自尽。方圆的黎民百姓常常在拂晓之时,发现这小姐的身影现于湖面,犹如仙女下凡一样飘逸。于是,人们立庙以祀,名曰仙女庙,此地便得名仙女镇。烟雨蒙蒙的湖畔,听到这般凄美爱情,想到昔人的门第偏见害死人,难免平生几分怅惘。恨不能高喝一声“小姐且慢”,把伊人从湖边劝退回去。
曾经商旅络绎
“呼风庙,搭子桥,刘家牌坊最热闹”,这是刘家湖一带流传最广的民谚。枝江县志和当地的一些历史遗存,基本能还原此地彼时的繁荣。
清朝初年,在刘家湖南边有一座贤孝牌坊叫刘家牌坊。刘家牌坊临湖而建,相传康熙年间由当朝刘元公为其母张孺人所立。张孺人的丈夫英年早逝,家境中落。她毅然哺幼侍老,善始善终。刘元公在母亲含辛茹苦的培养下成其功名。张孺人不愧贤淑女性。其懿德情操在刘氏旧家谱中有所记载:“善服慈帏,矢志怀孤,冰霜节操,圣赐奖标。”刘家牌坊上有圣赐御笔碑文,有两湖总督等地方官题跋,这在过去是极高的奖赏。
刘家牌坊附近还有一个非常热闹的小集镇叫刘家集。当年“商旅络绎”,曾有两条街道对面而建,有200余商户。布匹店、杂货铺、小酒馆、客栈、鱼行比比皆是,一度人丁兴旺、生意兴隆,有“小汉口”之称。湖西北岸有青塚子、青隆包楚国贵族墓群,以及呼风庙、金家大山林场。湖边三寺:弥陀寺(毁于“文革”,已重建)、清真寺、三佛寺,更是名闻遐迩。彼时,商铺依湖而建,湖面船只穿梭,通江达海。汉子们打着赤膊,叼着烟斗,撒网、起网、出鱼,在大风大浪中谋一份不错的生计。岸边的姑娘婆姨,是他们最重要的情感寄托。如今,昔日的繁华已经不见踪影。几百年间,几多战火硝烟。刘家牌坊垮掉了,热闹的集镇也消逝在历史的褶皱里。湖堤边的石狮、石桥诉说着过往的热闹。商贾也早已迁向西南方的枝江城区,或者更远的荆州去了。眼下,这里除了渔场,就是农田、村舍、炊烟,看不到一点商贾云集的样子。
他日休闲妙地
天光西坠,雨下小了,湖面又起了烟波。向湖堤深处走去,湖面上不时掠过体型不大的鹭群。一呼喊,湖岸边,草丛里,猛地掠出几只山雀,笔直地刺向雨幕中去了,一副很着急的样子。更令人激动的是,这里四处都是久违的蛙鸣。数不清的青蛙在吟唱,你却找不到它的踪影。
不过,刘家湖也并非一直都自然秀美。恰如许多湖泊的命运,它也曾遭遇水质污染、年久失修的困境。上世纪70年代前,刘家湖湖水还可直接饮用,为周边村民的生活用水主要来源。而后,刘家湖的水质受到不同程度污染,主要是大量施用化肥、农药所致。
为了防治水质污染,近年来当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组成湖泊保护专班,进行全天候的轮值护湖。对湖泊水质进行定期检测。围绕着湖泊保护的宣传劝导,湖区养殖户和周边民众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刘家湖水质一度富氧化严重,还与当地早先把刘家湖承包给私人养鱼有关。数年前,当地有关部门曾与承包人签订为期10年的承包合用。后者为了盈利,向湖水中大量投肥养殖,致使湖水不断受到污染,水质不断下降。
最近几年,枝江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收回包括刘家湖在内的所有湖泊的承包权。这就意味着要解除尚未到期的合同,政府既得不到养殖企业的利税,还要付出总量不小的赔偿款。一位负责此事的官员表示,“这个补偿的数额分歧不小,目前还在与承包方进行协商。保护湖泊是对子孙负责,市里将不遗余力。”
目前,刘家湖湖内、湖面的养殖、种植已经停止,水质正在不断优化。相对周密的湖泊检测、监管、保护体系已然形成。驾船环湖一周,我们发现内堤有多处松垮现象,存在安全隐患。当地有关负责人称,已注意到这个问题,正抓紧进行湖堤修复和加固,在汛期到来之前,会排除隐患。
随船滑向湖心,湖水澄澈、湖风清冽,从宽阔的湖面向仙女镇望去,湖山一色的精致让人没了烦恼。细细的雨、微微的风、袅袅的烟,不时蹦起的鲤,以及湖堤上碎步而过的纤纤花伞,不是西子胜似西子。同行者云:“这里真要成为一个休闲妙地了。”“一座湖泊是城市的一双秀目,一窝笑靥,一只美脐。”正如作家刘醒龙所言,湖泊对一个地方具有难以量化的意义。最近几年,枝江对此有愈发清晰的认识。刘家湖等6个被列入全省重点保护名录的湖泊,吸引了更多的关注。
枝江市的决策者们还提出一个大胆的构想——打造枝江市金湖景区,把刘家湖、枝江东湖等湖泊、人文景观囊括其间,形成一个融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开阔景区,打造鄂西山区与江汉平原过渡地带的休闲旅游“制高点”。目前,这一设想已得到省林业厅等有关部门的批准。
给个神仙也不换
众所周知,打造风景区,既需要自然禀赋,更离不开人文积淀。而刘家湖等景点正好有这个基础。刘家湖是天然湖泊,承载着枝江的部分历史文化。诸多文人骚客均与刘家湖结缘。“云随白水落,风振紫山悲”,这里映下了杜甫的家国之愁;“水涉愁域射,林行忧虎猛”,这里留下了欧阳修的山水之叹;“山雪迷残腊,溪梅借早春。所忧无异政,何以慰斯民”,这是元人宋耿的黎庶之忧;“渺渺烟江天际头,寒城寂寞枕沧洲”,这是明人胡容的江湖之见……文人墨客,一湖三咏,诗歌成串,辞章千古。千年刘家湖,确有她独到的妙处。
这种妙处,当地的老人们感受最为深切。他们说这里繁华时好、寂寞时也好。好在哪里?生活在湖边,湖就是生命,湖就是菜园子、就是后花园、就是聚宝盆,一辈子也不愿离开。“宁靠大湖,不嫁大户。”赵开富的老伴当年待字闺中,就是因为这句话,母亲把她嫁给了老赵。打鱼晒网、生儿育女就是半个多世纪,朴素安宁,不离不弃。
我们找到一些年老的临湖居民。他们衣着朴素,老式的大布低领装、圆头棉布鞋,光秃的脑门上缠着素布头巾,和这刘家湖一样,充满沧桑感。谈起刘家湖,他们有说不完的故事。念叨起童年的湖边趣事,第一次下湖打鱼的情景,以及湖上的种种趣闻,激动得像孩子。如今,湖区周边的不少青壮年也不愿离开这里,依然靠湖吃湖。赵开富的几个儿孙在湖边承包了人工鱼塘,他们手头已经活泛了起来。过去木板楼、茅草屋的所在,如今耸起了一栋栋小洋楼。成规模的养殖业,让乡民的生活更富足。后生们再也不用受渔樵之苦了。但是,老人们坚持认为过去打鱼晒网的日子更快活。赵开富咧了咧他只剩下半截门牙的嘴,分析说,现在搞养殖、种植收成肯定更稳当一些。但过去打鱼为生的日子更自在一些,干多干少全随自己,永远有鱼吃、有酒喝。“一天四顿酒,一顿喝七两,湖上、江上,随你来往,多快活!”说到这儿,老人们都笑呵呵起来。
我明白,他们所怀念的是那种与世无争、恬静自足的生活氛围,旷达超然、渔樵晚歌的生活方式。只是,那样的岁月,已经远去,老人们大多也老得驾不动船了。幸而刘家湖依然是他们最忠诚的朋友。傍晚时分,端把藤椅,随意坐在自家屋廊下,填半袋烟丝、沏一盏新茗,看那雨打平湖、鱼跃浅水、烟雨散去、波光粼粼,真是“给个神仙也不换”。
这的确是一种朴素而老到的生活美学。故乡在山水湖泊间,生活于自在逍遥里,“岂如江上舟,棹歌方酩酊”,何尝不是一种乐平的心境?怨不得,许多文人墨客也眷恋于此乡此地此湖。风可吟、云可看、雨可听、雪可赏、月可弄、山可观、水可玩,传统文人的阳春白雪,绝非雅士们的专属,她与乡野百姓亦可有生命的交集。一叶舟、两片桨、半扇蓑衣、七两小酒,就是一个快活世界;旧藤椅、老夫妻、一卷头纱、半截竹杖,就是一辈子的江湖风月。
报道跟踪
去年8月29日,本报刊登《天光何时映湖水》,报道枝江东湖被芡实覆盖导致湖水水质恶化,极大触动枝江方面,当地加快了湖泊治理进度。今年5月10日,记者实地考察发现,东湖湖表的芡实已全清除,湖面完全露出。枝江东湖已与毗邻的刘家湖一道,被列入金湖风景区核心景观,得到重点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