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蜀道开创新生活

22.12.2015  12:10
新蜀道开创新生活——写在宜万铁路开通运营五周年之际
 
    一条路,百年前开建,两年后停工,“蜀道通途”一夜梦碎;
        一条路,百年后复建,五年前开通,川鄂百姓一朝梦圆;
        一条路,曾名“川汉”,今名“宜万”,俗称“新蜀道”。
        这条路,以钢铁为躯,以梦想为翼,将湖北宜昌与重庆万州紧密相连,将鄂西与中原、与沿海、与世界紧密相连。
        截止到11月底,宜万铁路,这条承载着一个世纪重量的“新蜀道”,已接送旅客4500多万人次,安全运营1804天。在12月22日宜万铁路五周年生日前夕,记者再次踏上西行列车采风,强烈感受这条铁路给当地百姓带来的沧桑巨变……
                     
    世界那么大  都能去看看
    从“蜀道难”到“行者无疆”


        26岁的李寸言说自己是一名“幸运儿”。五年前,宜万铁路兴建时,他离开家乡巴东官渡口镇到武汉铁路技术学院上大学;五年后,宜万铁路通车,他又回到家乡,成为宜万铁路建始站的一名铁路职工。说起过去到武汉上学的艰辛旅途,到现在他还忍不住摇头叹息。

        小李告诉我,那时上学到武汉,早上5、6点钟就要起床,先坐一个小时左右的汽车到巴东县城,再从县城坐两个小时的轮船到宜昌,最后才能从宜昌火车站坐4个多小时的火车到武汉,加上途中等车等船、吃饭等时间,至少要花上10个小时的时间和160元左右的路费才能到学校。由于旅途时间太长和车船拥挤,经常站着就睡着了,为此还丢过几次钱包。由于交通不便,大学三年,一到学校放假,小李就害怕。后来,他干脆就不回家了,留在学校勤工俭学。这样虽然免除了一路的劳累,还是能“额外”挣得一点学费,但家乡的父母却多了牵挂。

        而这一切,在宜万铁路开通后便成为了“过去式”。现在,从巴东到武汉,经宜万铁路,满打满算4个小时就到了。2014年7月1日,宜万铁路开行动车,这更是给380万土苗儿女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列车开行数量从当初的5对增加到目前的50多对,其中动车占开行列车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到重庆、武汉、成都分别仅要3、4、5小时,当日可直达北上广等全国200多个大中小城市。“世界那么大,都能去看看。早上在恩施吃合渣,中午去涮涮重庆火锅,晚上还可以上武汉大快朵颐吃周黑鸭,这一切的变化,都是宜万铁路带给我们的!”李寸言开心地说。

                                                   
    市场经济时代的“计划”故事
    业兴人旺佐证“要想富,先修路”

   
      “恩施一大怪,车怕冬日来。处处加油站,处处无油卖”。这是五年前恩施州流行的一首打油诗。

    2010年前,每年的12月到次年2、3月份,恩施州各地加油站经常会出现各种车辆排队达几公里等候加油(主要为加柴油)的“怪象”。局外人不知所以,而当地人却早已习以为常。原来,由于当地海拔高,且唯一进出境内的公路弯急路陡,每年一到冬季,道路结冰,重载车根本无法安全通行。因此,当地很多生产企业只好自备油罐,并提前给石油部门“说好话”、“报计划”,想方设法提前囤油等到冬天使用。而提前囤油既占用资金,又会产生油耗,企业苦不堪言。所以,一到冬天,这些企业只好安排专人到加油站限量加油。

          对这种在“市场”经济时代被迫执行“计划”经济之实的苦衷,原经营一家商品砼企业,现为恩施州铁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欧阳顺玲可谓感慨万千。如今,欧阳顺玲经营的这家名为“恩施州铁路有限公司”的物流企业下辖三条铁路专用线,每三天就有两列铁路油罐重车到达,全年有40万吨成品油通过宜万铁路输入,占该地区成品油供应量的70%以上。现在,加油站前的长龙永远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企业的“加油”发展和壮大。

        而对于在建始火车站附近经商的张其忠来说,宜万铁路开通后,他经营的宾馆一度也得“凭计划”使用,火爆的生意完全改变了他的生活。十年前,重庆巫山的张其忠在北京、广州打拼,既做过建筑小工,也卖过服装。几年辛苦,没赚到什么钱,唯一的收获就是娶到了与之相隔不远,同样出生在绵绵群山中的媳妇。2012年,张其忠听说媳妇家乡建始已经通铁路了,就与媳妇一道回到老家,从银行贷款10万元,在车站附近租房开了火车站第一家宾馆。不曾想,宾馆开业后生意一天比一天好,尤其是2014年宜万线动车开行后,要想住他家的宾馆更是要提前打招呼、甚至“找关系”,否则就很可能遭遇“客满”或吃“闭门羹”。今年10月,精明的张其忠在原宾馆附近又开设了一座新的宾馆,两家宾馆总房间数达到37间,总床位达72床。“要想富,先修路。是这条铁路让我踏上了富裕路!”37岁的张其忠笑得格外灿烂。
                                                           
    谁不说咱家乡好
    原来,“穷山恶水”也能成风景


        本来山清水秀,却养在深闺人未识;本来风景独好,绵绵群山却拒人于千里之外。宜万铁路开通后,这里山不再高,路不再远,地不再偏,人不再愚。每年数千万的旅游者慕名纷至沓来,世世代代生活在武陵山脉的土苗儿女做梦也没想到,原来,有了路,“穷山恶水”也能变成人人夸赞的美景。

        据恩施州旅游委副主任胡福先介绍,宜万铁路开通前,通过公路来当地的旅游者年平均为1000万人次左右;而开通后的第一个年度,当地旅游人数就达到1658万人次,创旅游收入86亿;今年截至到10月底,当地旅游人数更是达到3648万人次,创下235.8亿元旅游收入的天文数字。并且,随着宜万铁路动车的开行和铁路部门面向客运市场需求调图,适时开行临客等市场化手段的实施,当地客源半径也由最初的武汉、重庆逐渐增加到现在的上海、深圳、西安、成都、郑州、北京等东西南北中各区域。同时,截止到今年11月底,还有38.3万名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及来自英、德等欧洲国家的外宾通过宜万铁路来此观光旅游。

        一路通,路路通。旅游业的空前发展既使当地旅游业本身实现了良性发展,更带动相关产业步入了顺势向好的快车道。现在,当地4A级景区由2009年的3处增加到2014年的16处,还有恩施大峡谷、神龙溪2家5A级景区,已然进入湖北省第一旅游方阵;4星级酒店数量也由2009年的4家增加到2014年的8家,2015年尚有3家待评,15家待建。

    就连当地非常不起眼的农产品土豆,随着宜万线的开通也一路身价大涨。由于海拔高,日照时间长,宜万铁路沿线的高山土豆格外好吃。可是,在这条铁路修通前,老乡们吃不完的土豆只好论车卖;后来,穿境而过的沪蓉高速公路修通后,土豆论袋卖;待宜万铁路通车后,土豆终于像其他城市一样开始论斤卖。在恩施州旅游景点附近的一些土特产超市,人们甚至可以发现包装精美、品质优良的土豆论个出售,旅游产业链的生意越发做得风生水起。

    “丑小鸭”与“白天鹅”
    苏马荡的前世与今生


        苏马荡,一个鄂渝交界之处的土家村落,隶属于利川市谋道镇。曾经,这个原住居民不足500人的小地方,上无荫庇,下无富产,是恩施州最穷的地方之一。“老子出门要管儿子借裤子穿”,按“苏马荡度假区”创立人杨正龙的话说:“真是走投无路”。

        由于贫困,苏马荡也是恩施州出了名的空壳村、二留村(老人、孩子),青壮年村民不愿守着大山过日子,只好出去打工。据曾向江泽民总书记上书修建宜万铁路,现73岁的恩施州原妇联主任向兴平老人介绍,6年前,本地一对夫妻留下3岁的孩子和年迈的老人在家,双双赴南方打工。一天,老人病倒在床,孩子无人照料,最后竟然发生了小孩被邻居家狼狗活活吃掉的惨剧。村民远离山村打工,虽然赚了一些钱回来,但老小留守在这高山之巅,生活艰难,安全无保,相互间还要忍受许多思念之苦,产生了很多社会问题。如何破解苏马荡的发展难题呢?随着宜万铁路的开通和滚滚客流的不断到来,当地政府找到了答案。

        苏马荡森林密布、气候凉爽、风情宜人,保留着土家族原生态特色,堪称“森林中的伊甸园”。然而,由于交通不便,这块宝地长期如土中黄金,无人可见。宜万铁路开通后,当地政府转变观念,借助不断到该地区旅游观光客的广告效应,尝试在苏马荡进行房地产开发。没想到,短短几年时间,小小苏马荡竟云集了300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几十亿的资金涌向这里。如今,小小的苏马荡有5万多户人家,业主来自重庆、万州、武汉、宜昌等5小时交通圈内的城市。今年十一黄金周,到苏马荡度假休闲的人数达到10万人,还有约2万“候鸟人”在此居住时间达三个月以上。

        苏马荡由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当地村民也纷纷回到家乡,从事建筑、装修、物业管理、旅游等行业,既挣到了可观的收入,也享受到了亲情。据恩施州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宜万线开通五年来,当地外出农民工由当初的每年80万逐年下降,现在约有50万人“回流”到家乡创业。
                               
    不让“万一”进“宜万”
    科技护航打造平安路

                         
        宜万铁路全长377公里,全线途径武陵山脉,喀斯特地形发育显著,遍布岩溶、暗河等不良地质,是我国铁路史上修建难度、运营管理难度最大的“两难”铁路。在这种情况下,运营中的宜万铁路“万一”发生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如何卡死风险的脖子,不让“万一”进“宜万”,确保宜万铁路的安全运营呢?五年来,为宜万铁路运营服务的武汉铁路局车、机、工、电、辆等各系统,始终把“科技保安、科学护航”作为确保运营安全的重要抓手。

        12月18日18时左右,宜昌车务段段长周赤刚在借助指挥中心视频监控系统进行日常监看时,发现巴东站进站口一名职工脱离岗位,在摄像头可捕捉一角抽烟,并与闲杂人员聊天。于是,周赤刚熟练地对视频进行截频保存,并使用远程通话对现场进行实时喊话:“巴东站进站口安检员,我是周赤刚,请抓紧回岗履职!”听到段长的喊话声,这名脱岗的职工赶快丢下未抽完的香烟,满脸愧意的回到岗位继续工作,进站口很快又变得秩序井然。看着不断闪烁的大型电子显示屏、数十个视频窗口不断切换以及着装整洁,戴着白手套的行车调度运筹帷幄的场景,让人觉得“高大上”,更让人感到科技保安给这条“两难”铁路安全运营带来的踏实感。

        而在宜万铁路现场,现代铁路最新科技成果较既有线运用更多、更广。当了20多年运转值班员的孙子武从一开始就操作原始的6502电气集中设备,无论是办理接发列车,还是进行调车作业,都要人工办理进路,遇到列车晚点,旅客情绪大时,只能像接力一样,一站一站询问关系站,工作量很大,也容易出现失误。宜万线开通第二年,他听说这条线启用了大量新设备,科技化程度高,一向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的老孙就报名来到恩施站。让他没想到的是,面对先进调度指挥系统CTC-0,他的职名也由“值班员”变成了“值守员”,也就是说,在车站无调车作业,设备在“分散自律”状态下时,自己只需要监督设备“干活”就行了。2014年,为配合宜万线开行动车,武汉铁路局又将该调度指挥系统升级为CTC-2,系统实现了自动排路、报点、正晚点统计、调度命令计划下达、行车日志自动生成等功能,功能更实用、更强大。“以前‘人盯人’,现在人靠‘铁’,工作强度小了,安全系数反而更高,这种感觉就是‘一个大字四个叉’--爽!”说这话时,老孙高兴的就像是个孩子。

          鲁朝忠是荆门桥工段恩施桥隧车间巴东巡山工区的一名巡山工。自2011年进驻宜万线进行巡山扫石工作以来,他“窝都没动一下”,一直与宜万线宜昌东至凉雾间288公里的群山为伴。额头上的皱纹深了,皮肤黑了,但他所负责的区间却始终安如泰山。由于成绩突出,2015年,他光荣地当选为全国铁路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并获得了“中国梦·劳动美”最美职工荣誉称号。可是,说起这些成绩,鲁师傅觉得,“军功章也应该有宜万线各种科技设备的一半!”
外人看来,鲁师傅的工作似乎是惬意的。夏天,听着山泉叮咚的声响,吹拂着清新甜蜜的山风;冬天,看漫山遍野白头,观远山如黛美景。可是,局外人哪里知道,当他腰绑安全绳,或攀或爬,在几十,几百甚至上千米的悬崖上拿出钢钎、铁锤清理危石,为列车护航时,他的内心是多么害怕。而更令他害怕的是,一旦险情未提前发现排除,宜万线一趟接一趟列车的运行安全将无从保障。

          而让鲁师傅高兴的是,2012年以来,荆门桥工段在宜万线沿线高陡边坡、隧道出口等安全风险易发处所大量安装高频激光监控、光纤光栅落石报警等系统,一旦发生边坡坍塌、危石掉落或其他险情,传感系统会自动发出危险警报,成为确保宜万铁路安全畅通的可靠利器。几年来,受监控危石未发生明显变化,鲁朝忠工区也从未发生一起因清理危石不彻底而引起的行车安全事故。

    我也是那开山的愚公
    让我们记住“第一代”宜万人


      宜昌东总支副书记陈晓燕至今还珍藏着一张宜万铁路开通之日的火车票。每每看到这张已经发黄的小纸片,她都会忍不住“过电影”,回到筹备宜万铁路开通和开通之初的那些艰苦异常而同时又令人留念不已的日子里。

          那是2010年的11月11日,离宜万铁路正式开通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作为第一批进驻的职工,陈晓燕与另外四名同事由原宜昌站奔赴恩施,负责宜万铁路开通前车站的筹备工作,成为该线名副其实的“开山愚公”。尽管早做好心理准备,但到位后的情况还是让她大感意外。除了一座外立面已装修好的站房,车站办公室、单身宿舍、食堂等配套设施什么都没有,一到晚上,离市区7公里的车站就像是一座孤岛,黑灯瞎火,寂静得让人害怕。更要命的是,租住的民房里竟然连个洗澡的地方也找不到,白天接收并指导厂家技术人员安装发来的客运售票、监控等设备,清理各场所卫生,经常弄得一身灰尘,几天下来,“真跟个拾荒的没什么区别!”

          当时,宜昌车务段想从既有线抽调职工到宜万线工作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一些职工好奇,休息时自发到宜万线“参观”,回来就不想再去了;个别即便已经调入该线的青年职工也因受不了苦,找领导哭哭啼啼,要求调回原站工作。

          这些情况,陈晓燕不可能不知。可让人完全没想到的是,面对这从来没吃过的苦头,外表羸弱的陈晓燕不仅选择了坚持,尽然还三番五次做工作,让同为车务段职工的父亲、妹妹也主动写申请,“火线支援”宜万线。宜万线通车前,她妹妹果然选择到宜万线西大门的利川站助勤,而老父亲则直接调到建始站工作,直到两年后退休。后来,因为工作需要,老人家还欣然接受了车务段的返聘,又回到车站工作了大半年后才回到宜昌老家。

    唐超是襄阳电务段一名90后大学生技术员。2014年3月,小唐从竞聘中脱颖而出,调到刚成立的宜昌东信息工区,为宜万铁路即将开行动车做设备安装调试及应急处置等工作。

        6月10日,宜昌东II场联锁软件开始换装施工,唐超分到站内应答器的报文写入组,这是最关键的施工点。虽然已连续奋战了2个通宵,但为了7月1日动车准时开行,他仍然咬紧牙关,不敢有丝毫怠慢。晚上9点多,唐超的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唐超调侃地说:“妈妈,宜万铁路要开动车了,我们晚上赶施工睡不成觉,这段时间儿子过的都是美国时间哩!”一听这话,电话那头的母亲就抽泣起来。唐超赶紧说:“妈妈,别哭呀,我知道你想儿子了。等动车开了,我一定给你带个女神回家!”说完撂下电话,又开始了紧张的工作。

    晚上11点半,接到通知上道作业,唐超扛着20多斤的应答器读写工具走进站内,开始核对每一个应答器写入的相应报文。次日凌晨4时,室内通知核对进出站应答器与LEU通信情况,没想到,在室内配合下,居然找到了一个有源应答器的尾缆连接错误,消除了一个安全隐患。而这时,天际已露出鱼肚白!

        7月4日,在宜万铁路开行动车后的第四天,唐超终于首次坐上了风驰电掣的宜万动车,回四川老家看望已阔别一年多的母亲和奶奶。列车上,旅客们欢声笑语,仍沉浸在大山里开动车的巨大喜悦中;而谁也不知道,一位曾经为此日夜辛劳的普通铁路工作者此时正置身在自己的身边……

          其实,为了建好、用好、守护好这条“新蜀道”,无数“第一代宜万人”五年如一日,流血流泪,默默奉献,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故事。我们相信,380万土苗儿女会记住他们!与时俱进的中国铁路会记住他们!

        这正是:
        祥龙腾武陵,川鄂一家亲。
        银线贯东西,乡关八百里。
        五载春秋度,万象天地新。
        恒久康庄道,不朽青史衣!


    (本文写作过程中得到恩施州政府有关部门及荆门桥工段、襄阳电务段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铁哥恋上你,情定土家妹”相亲会  焦阳  /摄影。


2012年12月18日,在当地政府的强烈要求下,四等站长阳站也开通了客运业务。焦阳/  摄影。


巴东站职工清扫站台积雪,确保旅客乘降安全。  雷祖胜/摄影。


电务职工在隧道口作业。王樊明/摄影。

 
动车组通过宜万铁路清江河大桥。彭琦/摄影。


恩施铁路专用线油库。肖华勇/摄影。


记者采访“宜万功臣”向兴平老人。《恩施晚报》记者  刘德国/摄影。


荆门桥工段在宜万线进行集中线路整治。彭琦/摄影。


路局文艺小分队到宜万线慰问演出。  焦阳/  摄影。


宜万铁路沿线各兄弟单位经常在一起开展联谊活动。王樊明/摄影。


恩施站曾经的客运服务的“五朵金花”(中为首批进驻宜万线的陈晓燕)。夏小平/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