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类型不同,税收待遇有别

16.08.2014  21:42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等三部门发布文件,对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由此再度引起公众对新能源汽车的关注。不少纳税人到税务机关咨询,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家和消费者各方应该把握哪些税收政策?

        新能源汽车,广义上包括燃气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太阳能汽车和高效储能器汽车等类型。目前我国给予财政补贴扶持推广应用的新能源汽车仅涵盖3种类型: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税收优惠对象与财政扶持对象虽然有一定的关联,但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各种新能源汽车的税收待遇有很大区别。

        汽车厂家应关注的税收政策

        ●消费税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和完善消费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33号)规定,电动汽车不属于消费税征收范围。

        那么,其他类型的新能源汽车是否免征消费税呢?根据《消费税税目税率表》,乘用车消费税税率按汽缸容量划分为7个档次,1%、3%、5%、9%、12%、25%、40%;中轻型商用客车税率为5%。可见,乘用车以汽缸容量为征税依据,不管是否属于新能源,有汽缸就征消费税,没汽缸就免征。

        ●企业所得税

        《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中第八节:“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中,专列了“汽车行业相关技术”,包括汽车发动机零部件技术、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零部件前端技术。这些技术与新能源汽车关联非常紧密,如果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就能享受企业所得税低税率优惠,按15%税率计缴企业所得税。

        《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年度)》中,“先进能源”列举了“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先进制造”列举了“汽车关键零部件”,与新能源汽车关联紧密。企业研究开发的项目如果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或《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中,研发费用可以加计50%税前扣除。《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8〕116号)规定了八类费用可以纳入加计扣除,《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3〕70号)又补充了五类费用可以纳入加计扣除。

        消费者应关注的税收政策

        ●车船税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车船车船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19号)规定,“对使用新能源的车船,免征车船税。”该文件明确指定,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与财政扶持的口径一致)。并制定认定标准,如动力电池不包括铅酸电池;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最大电功率比大于30%;等等。此后,三部门曾联合制定两批《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车船减免车船税的车型目录》,分别见于三部门公告2012年第7号和第25号,新能源汽车只有列名目录,才能享受免征优惠。

        ●车辆购置税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4年第53号)规定,自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与财政扶持的口径一致)。

        ●增值税

        根据《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事项的规定》(财税〔2013〕106号之附件2),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自用的应征消费税的摩托车、汽车、游艇,其进项税额可以抵扣。

        《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改委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财建〔2013〕551号)规定,购买新能源汽车有财政补助,消费者按销售价格扣减补贴后支付。如果消费者是企业单位,应要求销售方按销售价格开具进项税额抵扣凭证。

        ●企业所得税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财政性资金、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51号)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70号)相关规定,企业获得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财政补助,如果不符合不征税收入条件的要计入收入总额,计缴企业所得税。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